第12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曹魏王朝的基業。綜合用兵才能和歷史作用,他可以當之無愧地評為曹魏主帥型名將的第一名。
官渡之戰,對於曹操和袁紹兩人而言,都是人生命運的大轉折點。勝負的原因,後世曾經總結了若干條。但是歸結到人性的角度來看,最為關鍵的因素,應當是兩組對比鮮明的個性上:一組是踏實和虛浮,另一組是明智和傲慢。
曹操的踏實,袁紹的虛浮,從最初的備戰階段就充分表露出來,前面已經做了對比,不再重複。至於曹操的明智,袁紹的傲慢,則表現在整個戰爭的程序當中,特別是在關鍵性的環節上。
比如,當曹操準備解救白馬的時候,謀臣荀攸建議他採取聲東擊西的招數,明智的曹操欣然採納,結果一舉成功。相形之下,袁紹的傑出謀臣沮授和田豐,先後都勸他不要貿然出動主力決戰,而是憑藉強大的綜合實力,採用不斷對曹操發動偷襲和騷擾的戰法,不出三年就會穩穩當當拖垮對方。傲慢的袁紹不僅不聽,還給田豐扣上罪名關押起來。
又如,官渡相持階段,曹操一度動搖,萌生出撤軍的念頭。荀彧一番勸告,明智的曹操立即醒悟,激勵自己咬牙堅持。相形之下,沮授極力建議出兵保護糧食運輸車輛,傲慢的袁紹卻拒不採納,我行我素。
對比曹操和袁紹,兩人手下的謀臣,不論數量和質量都有一比。曹操明智,明智就會從善如流,集體智慧匯合集中,就使曹操從小智慧變成了大智慧;袁紹傲慢,傲慢就會剛愎自用,集體智慧都不採納,依舊是自己那點點可憐的小智慧。強力的大智慧與可憐的小智慧,兩者對陣比拼,誰會取得成功呢?當然是擁有大智慧的曹操!筆者讀史之餘,曾經多次心生感慨:你袁紹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為何如此剛愎自用呢?你既然很不喜歡採納別人的好點子,你又招納那麼多的謀臣來幹什麼呢?純粹用來擺譜裝門面嗎?但是,像袁紹這樣,表面上裝出很愛才,骨子裡卻只愛自己的二元化人物,就是到了現今也並不罕見。因此,對比曹操的成功和袁紹的失敗,依然具有警世性的現實意義。這正是:
明智今朝逢傲慢,曹操最後變贏家。
關於曹操就講到這裡。下面要講曹魏主帥型名將第二名司馬懿。
主帥型名將第二名——司馬懿
他在後世人們心中,一直是陰險狡詐的老狐狸形象。但是客觀而論,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非凡角色。
一 遼東之戰
本節登場的這位名將,他在後世人們心中,一直是陰險狡詐的老狐狸形象。但是客觀而論,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非凡角色,可以評為曹魏主帥型名將第二名。他,就是著名的司馬懿。本節的內容,主要講他作為名將的軍事才能,而不涉及他在政治上的種種表演。在司馬懿二十多年的用兵生涯中,最為後世人們所熟悉的,當然是他在渭水河畔與諸葛亮的宿命對決,這在前面講諸葛亮時已經涉及,此處不再重複。而他平生打得最為漂亮的一場大仗,卻要數他揮兵長途跋涉,千里迢迢,一舉攻滅了軍事小強人公孫淵的遼東之戰。那麼遼東之戰是怎樣發生的?戰事的程序如何?司馬懿採用了哪些出色的用兵策略?最後這場戰爭又是以什麼樣的生動情景來結束的呢?
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氏。他出身於世代為官的名門大族,在曹操、曹丕兩代,都是擔任文職的官員。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才轉到軍界指揮千軍萬馬,逐漸成為軍界的強人。
景初二年(238)春正月,還是寒風凜冽的時節,一直在長安鎮守的關中戰區指揮官司馬懿,突然接到了魏明帝曹叡的緊急徵召,風塵僕僕向東趕往京城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原來,魏明帝要向他下達一項重要任務:統領雄兵四萬,前去平定遼東的割據者公孫淵。
當時所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