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乃是幽州下面的一個大郡。其地域南面包括現今遼東半島的全部,西面到達遼水,北面包含大梁水,東面抵達西朝鮮灣,面積相當之廣大。郡治襄平縣,即今遼寧省遼陽市,位於大梁水的南岸,城高池深,地形非常險要。
早自董卓之亂起,遼東就被當地的豪強大族公孫氏,使用武力佔據。由於其地遠離中原,用兵很困難,所以在曹操、曹丕兩代人期間,一直都沒有出兵進攻遼東,對公孫氏只是採取安撫羈縻的軟性政策。到了魏明帝曹叡繼位,遼東的割據者乃是軍事小強人公孫淵。
這公孫淵字文懿,性格狡詐多變,尤其善於在三角關係當中,利用其他兩方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自己的利益。
他先是派遣使者渡海南下,向吳國皇帝孫權俯首稱臣。大喜過望的孫權,立即封他為燕王,而且還派出一支萬人船隊,千里迢迢運去大量貴重貨物,準備在遼東交換戰馬。到了遼東卻不料公孫淵突然變臉,派兵搶了貨物不說,還殺死吳國的使者,反過來又向曹魏報功請賞。
魏明帝也派出特使,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兼遼東郡太守。魏國使團到達襄平,公孫淵先以甲兵包圍使臣駐地,然後再舉行封拜儀式。嚇得魂不附體的魏國特使,回到洛陽就向皇帝報告了公孫淵的囂張無禮。以天子自居的曹叡,心裡不禁怒火中燒。於是,他命令幽州刺史毌丘儉(毌的讀音同“貫”),統領兵馬進逼到遼水,然後以皇帝名義下書,要公孫淵前往京城洛陽朝拜天子。
那公孫淵豈肯俯首聽命,自投羅網?立即舉兵抵抗,同時又派遣使者,乘船到孫吳謝罪稱臣,爭取外援。公孫淵依仗地理上的有利形勢,在遼水一戰,擊敗曹魏軍隊,隨即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署置百官,正式建立政權。同時,又聯合塞外鮮卑族的武力,共同進攻曹魏北部邊境。在這種情況下,蕩平遼東,安定北方,便成為魏明帝面前的第一要務。
但是,遼東距離中原太遠,首府襄平又地勢險要,公孫淵兵精糧足,再加上剛剛打敗了曹魏的名將毌丘儉,聲勢正盛。因此,派遣何人統兵去遼東,方可克敵制勝,是魏明帝曹叡反覆思考的問題。想來想去,他覺得舉朝之中,只有一個人才能夠當此重任,那就是已經升為太尉,但是依然在長安鎮守關中戰區的軍界元老司馬懿。
本來,司馬懿在長安的日子過得相當愉快。在此之前,與諸葛亮對陣的幾年中,他一直處於守勢,星光比較暗淡,心情也不舒暢。但是,自從四年前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蜀漢忙於安定內部,根本無暇外顧。西線平靜無戰事,戰區的軍事長官自然是優哉遊哉了。再加之多種好事又接踵而來:政治上當了朝廷三公之首的太尉,到達人臣之極頂;軍事上擁有空前的實力,手下軍隊大為擴充;家庭上還有一件令他高興不已的事,是他得到了一個嫡長孫子。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娶妻之後長期無子。其次子司馬昭,娶了曹魏大臣王肅之女為妻。王氏至此初生一子,取名為炎,字安世,就是後來西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晉武帝。長期以來,司馬懿一直為後嗣問題憂心不已。而今長孫出世,憂心之事不復存在。這麼多的好事擺在眼前,司馬懿心中之高興,可想而知。
不過,魏明帝的緊急徵召,打斷了司馬懿的愉快心境。這一日,皇帝的正式召見,在洛陽皇宮的北宮正殿,也就是建始殿進行。這場召見很有點看頭,看頭在哪裡?“三國探客”告訴你。
司馬懿嚴格按照當時大臣面見皇帝的規矩,先解下身上的佩劍,再脫下腳上的雙履,然後小步快走,上前跪拜行禮如儀。賜坐之後,皇帝發話道:“此不足以勞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煩耳。君度其作何計?”意思是,這件事本來不必要勞動您的大駕,只不過希望必定攻克達到成功,所以要勞煩您出馬了。您預測公孫淵會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