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政績,事關本人的烏紗帽和前程,所以照例要選拔能力強、口才好而且對自己忠心的下屬,來擔此“計吏”的重任。對於朝廷而言,由於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央的執政大臣,曹魏當時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往往會參與資料彙報的會議,並且提出詢問。除了關心國事的動機,執政大臣還有私人的考慮。什麼考慮呢?原來,當時的三公,具有一項特權,史書叫做“開府自闢僚屬”。凡是當上了三公的,都可以開設自己獨立的辦公廳,其中的下屬辦事官員,都由三公自行任命,無需經過中央的人事部門。這一項特權,就為三公發展自己的嫡系勢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當時的重量級政治人物,發展自己的勢力有兩條常用的辦法,一是收門生,二是收下屬。曾經當過下屬的,叫做“故吏”,以後無論做到多大的官,都是自己的老部下。後來的蔣介石先生,不僅當軍校校長,廣收門生,而且還把軍校的學生,大量任命為自己的下屬將領,成為故吏,就是從這兒學來的招數。由於前來中央彙報的,都是地方各個郡精挑細選出來的得力幹員,所以參加彙報會,從中發現人才,收為自己的下屬,就是三公發展自己勢力的常用手段。而透過“上計”進入中央當官,也成為仕途高升的另一條通路。
鄧艾所在的郡一級屯田區,長官叫做襄城典農中郎將,照例也要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央統計彙報會。但是這一年,長官犯了難,因為選來選去,選不出符合上面三個條件,即能力強、口才好而且對自己忠心的下屬,去進京彙報。最後,他的眼睛落在鄧艾的身上,此人雖然口才差一點,能力和忠心卻是綽綽有餘,進京彙報即便得不到高分,卻也絕對不會捅出大婁子。好,就是他了。但是,這位長官萬萬沒有想到,鄧艾進京彙報,不僅得了滿分,而且還被一位政治強人看中,把他任命為自己的下屬,直接提拔到京城當官了。
這位政治強人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
原來,此時的司馬懿,正在中央朝廷,擔任三公之首的太尉。他在彙報會上,看到這個鄧艾,不僅對本屯田區的情況瞭如指掌,而且還有寬廣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而司馬懿當時,又與自己的政敵,擔任大將軍的曹爽,明爭暗鬥,所以正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對鄧艾這樣的人才,他還能放過嗎?於是,司馬懿趕緊發出任命書,任命鄧艾為自己太尉府的下屬。從此,鄧艾脫離了艱難的底層處境,開始展翅高飛。
鄧艾得到司馬懿的貴人相助,開始大顯身手,節節高升。那麼處境發生變化之後,鄧艾在做官和做人兩方面,有什麼樣的突出表現呢?
在做官方面,他最突出的表現是向朝廷建議,在淮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屯田,為後來西晉攻滅孫吳完成統一,打好堅實的戰略基礎。鄧艾到了司馬懿的太尉府,並沒有待多久。因為司馬懿的本意,就是把他收為下屬,正式確定老部下的關係之後,儘快放出去,到中央其他的要害部門去擔任職務,從而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鄧艾不久就到尚書檯擔任了尚書郎。而尚書檯是中央的行政機構,實權很大,當時主要是在曹爽的控制之下。鄧艾進尚書檯任職,算是司馬懿打進尚書檯的一個卒子。
鄧艾一進尚書檯,就提出一項重大建議。什麼建議呢?
在這時,曹魏有心擴大屯田的範圍,積累糧食,為進攻和消滅孫吳提前做準備。但是在哪裡擴大屯田,怎麼樣擴大屯田,曹爽手下的尚書檯官員們,既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更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從來沒有接過地氣,所以都不敢接手這個燙手的專案策劃。鄧艾則不同,他不僅長期讀書,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屯田農民出身,而且經常把學到手的軍事知識,用來指點江山,在這方面早就具有實踐經驗。鄧艾立即接過這個專案,要好好露他一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