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遼字文遠,東漢幷州雁門郡馬邑縣人氏。馬邑縣,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史書上說,他家原本姓聶,三個耳的聶,後來為了避開仇家,改姓張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改姓的很多,是社會風俗中值得注意的社會風俗現象。這馬邑縣接近北方邊關,民風尚武,所以張遼年輕時就武藝超群,力量出眾。他的大同鄉呂布,也是同樣情況。幷州的刺史丁原,就是呂布最初的上司,看中了張遼,讓他當了領兵將領。東漢末年董卓之亂,張遼先是被董卓收編。董卓被呂布殺死,他又變成呂布的部下。呂布被董卓的殘餘勢力趕出長安,張遼也跟著呂布跑到東邊的徐州安身。建安三年(198),呂布被曹操消滅,張遼成了曹操手下戰將,從此效力二十五個年頭,直到黃初三年(222)病死在前線。

一進曹操的企業公司,張遼馬上就給老闆獻上了一份見面禮,禮品的名稱叫做“孤膽勸降昌狶”。當時的徐州,有多股武裝勢力盤踞。呂布在徐州當家的時候,他們擁護呂布。呂布被曹操消滅後,他們就面臨兩難的選擇:追隨曹操,害怕曹操追究過去的汙點;對抗曹操,又害怕遭到呂布那樣被消滅的下場。而這些武裝首領中,有一個昌狶,盤踞在東海郡,他的大本營,就設在三公山的山上。三公山,在今山東省郯城縣東北。曹操派遣張遼,與夏侯淵一同前去圍剿。激戰幾個月,張遼的刀把子沒有拿下昌狶,倒是他的嘴皮子把昌狶拿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細心的張遼沿著包圍圈視察,發覺對方射出來的利箭漸漸稀少了不說,那站在高處的昌狶,還一直用眼睛注視著自己。張遼就向夏侯淵說:“昌狶這種表現,說明他心裡邊正在為難,是繼續打還是投降。我想同他搭話,或許可以誘導他投降。”於是他走上前去,高聲叫道:“曹公有命令,讓我張遼向你們傳達!”昌狶果然走上前來,與張遼對話。張遼隔著包圍圈,向昌狶說道:“曹公神明威武,正在用德澤團結四方,先來投誠的將會受到重大獎勵!”昌狶終於同意投降,張遼竟然單身一人,進了三公山上對方的營寨,到昌狶的家中與其親屬見面。昌狶非常放心和高興,就隨同張遼去見曹操。曹操重賞昌狶之後,又派昌狶回去,為自己鎮守東海郡。

張遼拿下昌狶,一靠膽大,二靠心細,三靠軟硬兼施。曹操看出他是當優秀將領的好材料,從此重點培養。接下來,他又建立了一場更輝煌的戰功,這是什麼戰功呢?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為了安定北方,統領大軍前往幽州,去征服強大的烏丸族武裝力量。這烏丸族是當時幽州的草原民族,鐵騎兵團極為驍悍,所向無敵。袁紹被曹操打敗之後,他的兒子袁尚、袁熙,跑到烏丸族那裡去躲避,兩股勢力結合,曹操很不放心,於是親自動了手。

烏丸族武裝力量活動的中心,是在柳城,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從華北平原前往柳城,最為近便的道路,是從東北方向,經過現今河北秦皇島一帶的濱海地區。但是在當時,這條道路在夏天和秋天,經常因為天降暴雨而被洪水淹沒,根本無法通行。最初曹操不瞭解情況,就走了這條道路。等到他在碣石山上大發詩興,吟誦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不朽名篇《觀滄海》之後,七月間的洪水已經將前面的道路變成一片汪洋。好在他找到一位當地的高人,名叫田疇,來當自己的嚮導。這田疇極為熟悉當地情況,就帶領曹操改走另外一條小路:這條路先往北,翻越盧龍塞,也就是現今河北省遷西縣東北喜峰口一帶的邊塞;然後再轉向東北,就可以直達柳城。曹操依計而行,大軍來到距離柳城只有二百里路時,才被對方發覺。烏丸族首領蹋頓,立即出動幾萬騎兵,趕向西邊應戰。此時此刻,張遼作精彩表演的機會就來臨了。

這年八月,雙方在白狼山陡然相遇。白狼山,即今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甜欲!被病嬌影帝撩哄得臉紅心跳

痞黑

[綜漫]小淺的煩惱

長治

王爺不想娶親

玉面小郎君

豪門真千金很暴躁

暗香漂浮

五零你好呀

婉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