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因為他們家族原本姓葛,所以史書記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被蜀漢的老百姓尊稱為“葛侯”,意思是葛家的侯爺。

東漢末年,社會動亂,改變姓氏之事出現很多,以致曹魏的隱士管寧,要特此撰寫《氏姓論》來加以批評。這也是當時風俗文化的有趣現象。

弄清楚他們家族姓氏的來源後,現在正式破解上面五個謎團。

諸葛亮訓練軍隊,不僅抓得緊,而且抓得很有特色,最著名的,要數《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記載他“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世把八陣圖說成是能夠飛沙走石困死敵人的神奇魔幻陣法,那是小說的誇張,並非歷史真實。探索八陣圖的謎團,應當遵守三條準則,一是必須以確鑿的史料為依據,不搞荒誕;二是必須符合當時的科技水平,不搞魔幻;三是必須具有軍事上的實用價值,不搞虛架子。現在就遵循這樣的原則來進行探討。

先說第一個謎團,八陣圖是不是孔明的獨創發明?回答既是“不是”,也是“是”。為什麼說“不是”呢?因為“八陣”這個詞彙和陣形,在諸葛亮之前就已經有了。《三國志》卷一《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王沈寫的《魏書》記載:“漢承秦制,十月都試,車駕幸長水南門,會五營士,為八陣進退,名曰‘乘之’。”說是西漢沿襲秦朝的制度,每年十月舉行大閱兵,皇帝親臨京城長安的長水南門,會合京城禁衛軍五個大營的兵馬,組成八陣,前進後退做表演,閱兵表演的正式名稱叫做“乘之”。東漢班固寫的《燕然山銘》,歌頌朝廷討伐北匈奴的戰功,也有“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的文句,意思是運用八陣部署軍隊,展示出神奇的威風。可見在諸葛亮之前的兩漢,“八陣”的詞彙就已經存在,而且還是西漢皇帝每年首都大閱兵的正式陣形。因此,單就“八陣”這個詞彙和陣形而論,獨創的發明權顯然不屬於諸葛亮。這就有點顛覆傳說中印象的意思了。

那麼我為何又要說“是”呢?因為“八陣”這個詞彙和陣形,雖然不是諸葛亮的獨創發明,但他本人的“八陣圖”,又不是對老祖宗玩意兒的原樣照搬,而是進行了“推演”,即推廣和演變,有了自己獨到的創新,變成了全新的孔明版。創新在哪裡?第一點,他的新版八陣,配上了直觀易懂的圖形,更加適合軍隊實戰的演練。那時候當兵的文化程度低,如果沒有圖形,只有說明文字,演練起來就很困難。於是,老版的八陣,就變成了新版的八陣圖,相當於“圖說八陣”,雖然只增加一個“圖”字,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第二點,他的新版,完全是為蜀漢軍隊實戰需要而專門設計,具有突出的實戰性和針對性,而老版八陣則只是用來舉行首都大閱兵,從而博得皇帝老倌龍心大悅的花招子、虛架子。而這一點,就和下一個要探討的謎團直接有關係了。

第二個謎團,八陣圖的具體軍事功能究竟是什麼?《三國志》和同時代的其他史書,對此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只能在時間稍後一點的史書中去尋找線索。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卷五十四《高閭傳》記載,北魏孝文帝的時候,北方的柔然族騎兵,經常侵擾邊塞,形成嚴重威脅。大臣高閭建議,專門組建一支軍隊,採用諸葛亮的八陣圖戰法,使他們能夠在在開闊的北方草原上,抵禦柔然民族鐵騎兵團的強勁衝擊。他明確說:“採諸葛亮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北魏孝文帝,在諸葛亮之後不過二百多年。據《隋書》中的《經籍志》記載,諸葛亮寫的兵書,其完整版本到南朝的梁代都還存在。而北魏孝文帝,在位時間還在梁代之前,所以北魏的人完全能夠讀到諸葛亮的完整兵書,也才能採用他的八陣圖來訓練軍隊。按照高閭所說,八陣圖的具體軍事功能,是在開闊平原作戰時,防禦敵軍騎兵的強勁衝擊,而這一點,正好與諸葛亮緊迫的實際需要完全吻合。因為崎嶇險阻的秦嶺山間小路,大批馬匹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