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個大等級;侯爵之中又有縣侯、鄉侯、亭侯之分。關羽的漢壽亭侯,是侯爵中的亭侯一等。亭,是鄉下面的基層行政單位。總之,關羽本來的位置,官職上是高階武將,但不是最高一級;爵位上是侯爵,也只是侯爵的第三等,兩方面都沒有登峰造極。但是,在他死亡八百多年後,情況完全大變。
據梅錚錚《忠義春秋》,蔡東洲、文廷海《關羽崇拜研究》等書的研究,北宋徽宗封關羽為“忠惠公”,跳過鄉侯、縣侯,直接升公爵。後來又升格,封為“義勇武安王”。從侯爵到公爵,再到王爵,堪稱爵位級別的三級跳。到了南宋又有新花樣,就是在王爵的前後增加形容詞。高宗在北宋封號的前邊加兩個字“壯繆”;高宗的兒子孝宗,又在後邊加兩個字“英濟”,全名變成“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朝的神宗,也就是常說的萬曆皇帝,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把關羽的頭銜提升為“協天護國忠義帝”,成為皇帝了。一個皇帝提升另一個人當皇帝,實在是相當搞笑的荒唐事。
更熱鬧的還要數清朝。順治皇帝送上新封號“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這個頭銜值得注意的是兩點:一是把“忠義”二字安排在最前面,突出清王朝關注的重點。必須指出的是,這裡的“義”,不是指一般的仁義,而是指與忠誠密切相關的君臣大義。二是把“神聖”這兩個頂尖級別的字,分別鑲嵌了進去,關羽不僅是皇帝,而且還變成神人和聖人。以後的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每人都挖空心思,在後面加形容詞,最後關羽的頭銜就變成長達二十六個字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
如果說羅貫中對關羽的完美化,動機出自正統觀念的話,那麼歷代君主對關羽的帝王化,動機又在哪裡呢?答案是五個字:現實的利益。歐陽修《醉翁亭記》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同樣,歷代君主之意也不在遙遠的古人關羽,而在眼前的統治秩序也。
徽宗所在的北宋末年,高宗所在的南宋初期,神宗所在的明朝後期,乾隆以後的清朝,都是危機四伏的時代。統治者企圖透過對關羽的帝王化,豎立起一個最具光輝的忠義楷模,從而吸引大批忠義之士,努力幫助朝廷穩定統治,化解危機。於是,就出現了越是朝政敗壞,帝王化關羽就越是起勁的怪現象。至於順治和乾隆,他們雖然沒有夕陽西下的恐懼,然而也想透過帝王化關羽,來爭取民族的認同,緩和民族的矛盾,從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現在常說軟實力,其實對關羽的帝王化,就是一種軟實力的培養和利用。
後世君主的帝王化,使關羽出現了破格的大變臉。不過,無論臉如何變,他總還是肉身凡胎的人。但是,第三方面的演變和塑造就大不一樣了,這是一場造神運動,要使關羽從肉身凡胎的人,變成法力無邊的神。那麼是哪些力量在搞這場造神運動?他們又是怎樣把關羽從人變成神的呢?
造神的力量主要有三支:最積極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皇家。據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記載,又是明朝萬曆皇帝,他一連奉送關羽三個神靈名號:一是“三界伏魔大帝”。所謂三界,是佛教詞彙,指眾生世界的三個層次。這個頭銜說白了就是,收拾全世界所有妖魔的全能上帝。二是“神威遠鎮天尊”。所謂天尊,是道教中最尊貴的天神,也是佛教中的佛。這樣一來,關羽的神靈,就橫跨了兩大宗教。三是“關聖帝君”。既是人間世界的關聖人,又是神仙世界的大帝君,天上人間兩邊都佔領了制高點。最後這個帶有總結性的最高頭銜“關聖帝君”,非常簡練明白,也得到清朝皇帝的認同,後來最為流行。
清朝皇家的主攻方向,則主要是在具體的事蹟上,努力宣傳關羽的神通廣大。比如清代官修的《清實錄》,以及其他得到官方肯定和准許刊行的書籍中,就有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