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記載,說是關公如何在各種場合,顯示神靈的形象,施展無邊的法力,來護佑王朝的江山,比如幫助官軍取得作戰的輝煌勝利,等等。
另一支造神力量是宗教。佛教的參與,起碼在唐代就已經開始了。現今湖北當陽市西邊的玉泉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千年名剎。唐代人董侹寫的《貞元重修廟記》,說是寺院修建的時候,曾得到關羽神靈的大力幫助,山崩地裂填平深潭,大量木材自然湧現,於是寺院很快就修成了。當陽是關羽戰死的地方,佛教在這裡神化關羽,可謂順理成章。此後,在各地佛教寺院中,往往就將關公作為護法的伽藍神,進行供奉。還有道教,宋元時代的道教經典中,說關羽是接受玉皇大帝的特派,總管所有牛鬼蛇神的大神,還具有“清元真君”的名號。而“真君”,則是道教對神仙的專門稱呼。
受到以上兩種力量的帶動,民間又出現了第三支造神力量。它雖然來自草根底層,其潛在能量卻不可小覷,而且很有特色。具體情況下面就要講到。
以上三支力量,皇家、宗教和民間,雖然都在造神,動機卻不盡相同。朝廷的皇室,是在尋求神靈的庇護,延長自己的統治;還想借此化解民眾的憤怒,以便把自己對民眾反抗的血腥鎮壓,說成是神靈的意志和懲罰。至於宗教,則是為了自身的順利傳播。尤其是佛教這種外來文化,它在魏晉南北朝之後加快了本土化程序,而本土化的關鍵,則是與中國傳統的儒家觀念相適應。把體現儒家忠義觀念的典型關羽,吸收到佛教當中,正是佛教本土化的特殊方面。至於民間大眾,因為災難深重,飽受痛苦,實在太需要一個神靈,而且是自己非常熟悉的神靈,來幫助自己解除現實的苦難了,所以就積極跟進,參與進來。
關羽的歷史真身,經過完美化、帝王化和神靈化這三個方面的演變和塑造,最後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呢?這一結果又有哪些特點呢?
如果從態勢比較明顯的北宋徽宗算起,到清王朝滅亡為止,這三個方面的演變和塑造,從時間上說,長達八百年之久;從範圍上說,上至皇家君主,下至草根底層,包括社會的多個階層;不僅出現在中國本土,而且遠播海外,包括東亞、南亞和歐美非各洲。最後的結果,使得歷史的關羽,變成了文化的關羽,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當中非常奇特的一幕,即所謂的“關公文化”。
關公文化的載體,大體有七大類:文字作品、戲曲作品、影象作品、口頭傳說、神廟建築、祭祀活動、組織幫會等。透過這些載體,關公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力幾乎可以與孔子文化相比。比如祭祀關羽的神廟,就遍佈全國各地和海外,現今數量依然不少。比如筆者所到過的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關帝廟、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廟(俗稱關氏家廟)、湖北省當陽市關陵和玉泉寺小關廟、河南省洛陽市關林、許昌市關帝廟、安徽省亳州市關帝廟、福建省泉州市關帝廟、四川省自貢市關帝廟,都是其中的著名者,至今依然香火繚繞,人氣旺盛。至於海外的關公廟,包括遙遠的歐洲、美洲和非洲,往往與當地的華人同鄉會館相結合,從而在大家都一致認同的關公神靈之下,把原籍來源不同的移民組織起來,相互扶持,共同前進。
關公文化不僅影響巨大,而且很有特色。特色在哪裡?主要有兩點。一是內容的混雜性。沒有什麼統一標準和嚴格界線,歷史與神話,凡人與神靈,人間與地獄,神仙與妖魔,都可以隨意穿越,自由混搭。二是塑造的實用性。皇家的君主,將其塑造成忠於朝廷的護國神。寺院的宗教,將其塑造成自家宗教的護法神。民間的信眾,當然也會如法炮製,按照各自的需求來塑造:發家致富誰不想啊?關公就變成財運之神。金榜題名誰不想啊?他又變成為文運之神。人在江湖漂,擔心會挨刀,誰不想依靠幫會組織保護啊?他又變成結義之神。農民靠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