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眾傳播學術成果,既有學術性,更有生動性、趣味性、啟發性,筆者自感早有經驗,並不生疏。
四是上述六本傳記的主人公,劉備、孫權、曹丕、袁紹、呂布、司馬懿,同本書中講的名將精英,關係十分密切,不是他們的左膀右臂,就是他們的冤家對頭,所以早就很熟悉了。
有了上面這四杯酒墊底,所以我不怕上京趕考;不僅不怕,還想好好做一份正宗的川菜,請大家品嚐品嚐。有人可能會問了,你大概是個好吃嘴兒吧?動輒就拿吃的來比喻很文化的講座,是不是有點俗氣呢?我的回答既是“是”,也是“不是”。說是,因為我出生在滿街都是美食的成都,確實是一個好吃嘴兒,既會吃,又會做。我在外國大學講學的時候,做的中國菜,比我的講座還更受歡迎一點。說不是,因為大雅若俗啊,雅和俗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界限。你看我們古代的先哲,竟然還把治理國家那樣重要得不得了,嚴肅得不得了的事,比喻為“調和鼎鼐”。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好比廚師調和青銅大鼎鍋裡面燉肉湯的味道,這不是在用吃來作比喻又是什麼呢!
總之,我的口號是:三國多名將,正說也精彩。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下面就煮上一壺濁酒,與諸君一同笑談評說金戈鐵馬的英雄譜吧。
吳國名將篇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心眼兒小、氣量小、無良心,但真相究竟怎樣呢?其實,周瑜的人品,歸納起來是三個“大”字:大方、大義、大度,可以稱為“三大天王”。那麼,《三國演義》為何要將他寫成那個樣子呢?
一 人品美玉
三國多名將,正說也精彩。
本書講述三國名將,採用的是新的排列順序,從孫吳開始講起。首先登場的這一位,是出身高貴的美男子,又娶了大美女為妻,還打得曹操落荒而逃,開創了三國鼎立的最初局面,堪稱孫吳主帥型名將的第一名——他就是著名的周瑜。但是,現今人們對他的瞭解,多半是從《三國演義》得來。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人品的缺陷很嚴重:一是心眼小,容不下比他高明的諸葛亮;二是氣量小,一受挫折就生氣,最後活活被氣死;三是無良心,赤壁之戰中孔明多次幫他的大忙,他反而恩將仇報要殺孔明。心眼、氣量兩個小,再加無良心,這就叫“兩小無良”。那麼周瑜的人品真是如此惡劣嗎?真相究竟怎麼樣?《三國演義》又為何要將他寫成這個樣子呢?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周瑜的人品,是否真的是“兩小無良”?既然是羅貫中這樣寫,那麼破解謎團,就從他的《三國演義》入手好了。“演義”這個詞,早在三國之前的東漢就已經出現,那時候是指對儒家經典的詮釋和發揮。至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初全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意思是對陳壽《三國志》的通俗化推廣。
陳壽是西晉的史學家,早年在蜀漢當官。蜀漢滅亡,他下崗在家待業。後來再度上崗,到西晉王朝的京城洛陽,擔任撰寫史書的史官。西晉統一天下,他開始撰寫三國曆史,完成《三國志》六十五卷。這本書優點很多,因而流傳至今,列入正史“二十四史”,成為研究三國的首選史書。這部書是用文言文寫成,不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閱讀。到了千年之後的元代末期,羅貫中使用當時的白話來改寫。因為屬於通俗化的推廣,所以取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在韓國和日本,直接就叫《三國志》。
既然羅貫中的書,號稱是在對陳壽《三國志》進行通俗化的推廣,那麼要破解周瑜的人品究竟如何的謎團,直接去查《三國志》不就行了嗎?好,徹查《三國志》,從頭查到尾,得到如下兩點結果:一、周瑜人品“兩小無良”的具體情節,包括心眼小,容不下孔明;氣量小,“三氣周瑜”,他被活活氣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