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一直實行的三公執政制,改用丞相執政制。於是,曹操就不僅在實際上,而且也在名義上,實現了對東漢朝廷大權的一人壟斷,從而徹底把漢獻帝變成了傀儡。西漢的中央行政體制,大體說來,是沿襲秦王朝,實行丞相制,以丞相為朝廷行政系統的首腦,丞相有時也稱為相國。丞相一人執政,對皇帝的君權有潛在威脅,所以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就廢除了丞相制,改用新的三公執政制。三公是太尉、司徒與司空的合稱,三者共同執政,瓜分了原來屬於丞相一人的權力,對君權的威脅就大大減小了。但是,朝廷中一旦出現強勢的大臣,就又會恢復丞相執政的舊制度,以便自己獨攬大權,此前的董卓就是如此。在當時,董卓是名副其實的漢賊,不然也攤不上關東各路聯軍討伐他的大事兒。但是,要論對東漢朝廷祖傳行政體制的叛逆,董卓還是比不上曹操徹底。董卓自己當了相國,卻並沒有敢明目張膽廢除三公,所以王允還在當司徒,暗中籌劃刺殺董卓。而曹操卻來得更加生猛,一開始就把三公全都廢除了,自己當丞相,大權獨攬。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曹操確實比漢賊董卓還更加漢賊,所以周瑜對他的定性,一點也沒有冤枉他。既然曹操是不折不扣的漢賊,堅決不向他低頭屈服,就是名正言順的事兒了。

接著周瑜具體分析敵我形勢:“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現今北方既沒有安定;加上馬超、韓遂還在關西,成為曹操的後患;而且他放棄鞍馬,憑藉舟船,與江東一爭高下,這原本就不是中原軍隊所擅長的本事;再說如今氣候嚴寒,曹軍的戰馬沒有草料;驅趕中原將士長途跋涉於南方的水鄉,不服水土,必定要生疾病。以上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卻冒險違背;因此擒殺曹操,就在今天!

這一段分析,入情入理,客觀準確。但是,真正體現周瑜國家脊樑作用的,還不在此,而是在末尾向孫權請戰的實際行動:我請求得到精兵三萬,向西挺進,保證為將軍您擊敗曹操!因為駁斥也好,分析也好,那都屬於務虛。沒有實際行動和勇於擔當,務虛就可能變成無用的清談。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所以社會上從來不缺少說起來一套又一套,幹起來卻躲得看不到的清談家、嘴皮子。但是,清談要誤國,實幹才興邦。真正的國家脊樑,應當言行一致,勇於承擔重任,以切切實實的行動,去為國家分憂解難。眼下的周瑜,正是這種值得欽佩的國家脊樑。

更為難得的是,周瑜不僅挺直了自己的脊樑骨,他還要幫助年輕的孫權,把君主的脊樑骨挺了起來。《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記載,當晚,周瑜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為孫權對比雙方的力量說:“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眾人一聽到曹操來信說有“八十萬”大軍就恐懼不已,簡直可笑。其實曹操帶領的北方兵,不過十五六萬,而且長久在外體力疲乏;而他得到的荊州投降士兵,最多不過七八萬,而且心思還很複雜。如此的軍隊,人數多也不可怕。有精兵五萬,我足以制服對方,希望將軍不要過慮了!

周瑜用確鑿的資料來說話,孫權的顧慮就全部打消了。他拍著周瑜的背,動情地說:“公瑾啊,你的話實在是太合我的心意了!子布、文表等人(指文臣中的張昭、秦松),只想保全自家的妻室兒女,私心太重,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