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令我失望。只有你和子敬(指魯肅),才與我同心協力,這真是上天安排你們兩位來輔佐我啊!五萬人馬,難以一下子動員起來,但是已經選出三萬精兵,船隻、糧草、武器、裝備,一應俱全。你先帶領出發迎戰,我繼續徵調人馬和糧草,充當你的後援。如果你能把曹操老賊收拾了,那最好;即使出現問題,迴轉來與我會合,我再與他決一死戰!”

就這樣,三十四歲的周瑜,二十七歲的孫權,一同把脊樑骨挺了起來,共同面對五十四歲的老強人曹操。孫權將前線三萬人馬,分為左、右兩部,任命周瑜為左部督、老將程普為右部督,由周瑜統一指揮。

三國是古代軍制的變革期,影響深遠的重要變革之一,就是督將戰區制的形成。此前的東漢,如有軍事行動,一般是臨時選拔將領,同時徵調軍隊,兩者結合之後出征;軍事行動結束,將領交出軍權,士兵各回原地。這叫做“將無常兵,兵無常將;兵無常地,地無常兵”。到了三國,戰火長期不斷,原來那種辦法難以適應戰爭,於是各國開始在地盤中,劃出固定的戰區,派遣常駐的部隊,任命常駐的指揮官,以應對戰爭的形勢。戰區的指揮長官,相當於後世的軍區司令,一般帶有“督”或“都督”的頭銜,於是督將戰區制誕生了。以孫吳而言,戰區大多沿長江的邊境線設定,如柴桑督、武昌督之類。大型戰役發動時,部隊的指揮官也稱督。在參戰軍隊大量增多的情況下,還會設定“大督”或“大都督”,就是前線各軍的總司令。下一節要講的江夏大戰,周瑜就擔任“前部大督”。接下來的赤壁大戰,周瑜雖然名義上是左部督,但是因為擁有前線部隊的指揮權,實際上就是前部大督。之所以沒有正式給予前部大督的名號,不過是為了照顧老前輩程普的情緒而已。

如果說,六年前的壓力和考驗,還只是人質送與不送的一般性選擇,那麼此番壓力和考驗,就是生存還是滅亡的嚴峻性抉擇了。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能夠用自己的忠誠無私,深謀遠慮,尤其是言行一致,勇於承擔重任,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國家分憂,為君主解難,周瑜,就是這樣非同凡響的國家脊樑。一個國家,固然需要這樣的脊樑,而且越多越好;其實,任何一個社會的底層分支單位,比如公司、學校、家庭等等,也都需要類似的脊樑。如果上至國家,下至底層,都有大大小小的脊樑作堅強的支撐,我們的中華民族,必定會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正是:

脊樑挺立周公瑾,豈止風流顧曲人!

要想知道在沙場上的周瑜,如何充分施展他的軍事天才,請看下節。

三 名將之花

在這一節中,將專門來講周瑜的軍事才能。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周瑜的軍事才能也有大量描寫。但是,書中所描繪的周瑜,雖然身為主帥,軍事才能卻極其平庸。赤壁大戰與曹操對壘,雖然取得勝利,然而卻全靠別人幫了大忙,孔明草船借箭,孔明借來東風,龐統獻連環計,否則他早就被曹操滅了。那麼周瑜的軍事才能,真的是如此平庸糟糕嗎?如果不是,真實情況又是怎樣呢?他的軍事才能又展現在哪些重大戰役當中呢?

根據陳壽《三國志》等史書的可靠記載,享年僅僅虛歲三十六的周瑜,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中,竟然連續打贏了三場大戰,即江夏大戰、赤壁大戰和江陵大戰,同樣也可用“三大天王”來形容。在我看來,這三大戰役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堪稱大赤壁之戰三部曲。以赤壁之戰為中心,江夏之戰是其前期的預備和鋪墊,而江陵之戰則是其後期的擴充套件和延伸。講述赤壁之戰而沒有看到三者之間的密切關係,那就不免膚淺了。那麼這場大赤壁之戰的三部曲,究竟是怎樣上演的?周瑜在這場氣勢恢弘的演出中,又展現出怎樣的傑出軍事才能呢?

先說前期的江夏大戰。孫策猝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