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奸人之雄”,則是壞人當中的稱雄者,用大白話來說,這不是一般的壞蛋,而是壞蛋當中最厲害的大壞蛋。荀子認為,這種“奸人之雄”,最能蠱惑人心,對社會的危害極大。因此,聖明的君主要想治理好天下,首先就要把這種“奸人之雄”全部誅殺了,然後再來剷除一般的盜賊;因為盜賊還能透過正面的教育來使之改過自新,而這種“奸人之雄”完全壞透了,任何辦法都改變不了他,只有讓他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到了漢代,“奸人之雄”,以及由此濃縮而來的“奸雄”,常常出現在史書中。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在《漢書》卷八十四《翟方進傳》、卷八十三《朱博傳》中。說是西漢成帝時的丞相翟方進,上奏章彈劾朝臣朱博、孫閎,嚴厲斥責他兩人是“奸雄之黨”,結果朱博受到撤職處分。稍後到漢哀帝,朱博起死回生,又當上了丞相,卻依然不思悔改大幹壞事,遭到左將軍彭宣的猛烈彈劾,說他“傾亂政治,奸人之雄”。於是朱博被抓到監獄中,賜飲毒酒而死。同一個朱博,身上得到兩個定語,一個是“奸雄”,另一個是“奸人之雄”;招來的下場,不是丟官,就是丟命。這充分說明當時的“奸雄”,與“奸人之雄”完全是一回事,都是指罪大惡極的頭等壞蛋,完全是負面的含義,沒有一點點褒揚的意思在內。
總之,當時的“奸雄”,其實就是“清平之奸賊”一句中所說的“奸賊”,而且還是比一般奸賊更惡劣的大奸賊。把當時這個詞彙的含義弄清楚,弄準確之後,再來做判斷就容易了。兩種版本中,應當是完全具有正面褒獎含義的“英雄”,才是可信的原版;而完全具有負面貶損含義,一點都沒有正面褒獎含義的“奸雄”,則屬於好事者道聽途說的誤傳。道理很簡單,如果曹操被人評價為罪大惡極的頭等壞蛋,無可救藥的大奸賊,他聽了之後還會興奮得大喜而去,那腦袋恐怕就有問題了。因為他千方百計找許劭為自己作評價,原本是想洗刷掉家庭出身上的恥辱,現今家庭出身的恥辱還沒有得到洗刷,卻又招來徹底否定自己的大嘴巴子,更新增了新的奇恥大辱,家庭和本人都成為士大夫群體的笑柄,他怎麼會高興得起來呢?對不對?因此,最接近原貌的版本,應當是“英雄”,而非“奸雄”。
曹操向士大夫群體表示靠攏之後,接下來又採取第二種辦法,去洗刷家庭出身上的陰影,為自我創業掃除障礙。這又是什麼樣的辦法呢?
公開向士大夫群體表示靠攏,並且得到許劭的正面評價之後,曹操不久就被推薦為洛陽縣北部地區的縣尉,簡稱洛陽北部尉。東漢設有縣尉,主管一縣的治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京城洛陽是大縣,不止一人,所以洛陽北部尉,就是洛陽北區的公安局長。這是曹操進入東漢官僚體制之後,第一個正式的行政職務,對他意義非凡。但是,推薦他擔當這一職務的是誰呢?說出來可能出人意料,就是司馬懿的老爸司馬防。司馬防,字建功,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氏。溫縣的司馬氏家族,世代為官,是典型計程車大夫群體成員。曹操與司馬家族的恩怨情仇,筆者的《司馬懿新傳》有詳細描述,今天不討論。但是,曹操既然很快就得到司馬防的大力舉薦,這就證明他的靠攏,已經開始收到士大夫群體認同的效果,同時也證明,許劭對他的評語,應當是正面讚美的“英雄”。
受到鼓舞的曹操,二十來歲衝勁正大,立即實施第二種辦法。
如果說,第一種辦法,是堅決表示向士大夫群體靠攏,那麼第二種辦法,就是堅決表示與宦官勢力脫離。一個靠攏,一個脫離,一個是合,一個是分,相輔相成,堪稱完美。當然,真正與自己的宦官家庭徹底斷絕和脫離關係,他實際上是做不到的,但是可以找替身來表明決心和立場呀!找誰做替身呢?眼下的宦官當中,誰名聲最臭,誰就是最好的替身。這個替身,他已經找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