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說的:“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統治益州的劉璋昏庸軟弱,人口眾多地方富庶而他不知道關心愛護,具有智慧才能的人士都想得到一位英明的領導人。好了,現今新的領導人來了。一來就下令把老百姓的田產、房產,全部奪過來分了,而且一分錢不花,空手套白狼,直接霸佔,這能算是英明君主領導的政權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如果還想在益州得到民眾的擁護,如果還想完成“興復漢室”的政治大業,這種土匪行為就絕對不能幹!趙雲的話,實際上已經把問題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來認識——我們是什麼性質的政權。顯然,他在勝利面前,並沒有被衝昏頭腦,頭腦依然保持高度的清醒,而且具有遠見卓識。
二是趙雲非凡的政治勇氣。他敢於站出來說上面這段話,需要的勇氣,並不比在戰場上玩空城計的勇氣小。為什麼呢?戰場上那是針對敵人,人際關係很簡單,只要不怕死就行,最多不過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然而朝廷上這是針對同僚,甚至是地位比自己高的同僚,人際關係非常複雜。別人一心想發財,當地主又當房主,你卻公開站出來斷了人家的財路,今後怎麼相處呢?別人難道不會孤立你,把你邊緣化嗎?在一個群體當中被孤立,滋味好比鈍刀割肉,那是好受的嗎?因此,整個蜀漢朝廷袞袞諸公當中,別人都對此不表態,就很可理解了。別人都世故,都圓滑,都會做人呀!但是,趙雲就不是這種八面玲瓏的不粘鍋,他敢說敢當,問心無愧,因為這是出於公心,為蜀漢的發展大局考慮。可見這位趙子龍,是一個具有非凡政治勇氣的人,而不是眼看別人做事不地道,卻昧良心跟著別人大撈一把同流合汙的小人。
在軍事和國事兩方面都一心為公,勇於承當,毫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要說在蜀漢,就是在整個三國的名將當中,趙雲趙子龍也是非常難得的標兵模範。
趙雲針向君主直言進諫的英勇,還充分表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他又有什麼樣的英勇表現和閃光點呢?
第二件事,發生在七年之後。章武元年(221)秋天,劉備準備出動全國的精銳兵馬,進攻孫吳,目的是為死去的關羽報仇。這是蜀漢王朝命運攸關的頭等大事,按理說,應當先在朝廷中進行充分討論和周密考量。但是,這時的劉備,情緒激動,怒火沖天,就連丞相諸葛亮,也都不敢出面勸阻。據上面提到的《趙雲別傳》記載,關鍵時刻,又是趙雲,站出來對劉備直言進諫說:“我們要消滅的國賊是曹操,而非孫權。先消滅了曹魏,孫吳自然會來服從。現今曹操雖死,他的兒子曹丕,卻篡奪了漢朝的皇帝權位。我們應當順應民眾心意,儘早北伐曹魏。北方有正義感的民眾,必定會踴躍支援我們。所以不應當放過曹魏,先去進攻孫吳;如果戰端一開,勢必就難以迅速收兵了!”客觀而論,趙雲這番話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同“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宏偉政治目標相比,伐吳報仇的舉動,肯定處於次要的地位。但是,這一次的劉備,完全失去了以往從善如流的風度,把趙雲逆耳的忠言,當作一陣耳旁風,徑自啟程,東下三峽去也。
趙雲這次直言進諫,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的表現依然具有閃光點。具體來說,是三個“非凡”。
第一個非凡,依然是非凡的政治見識。“興復漢室”的既定政治目標,在重大勝利面前他沒有忘記,在重大挫折面前他同樣沒有忘記。他在政治上始終保持的清醒頭腦,就連號稱政治家的劉備,也比不上他。
第二個非凡,依然是非凡的政治勇氣。向君主直言進諫,從來就是一種高危險性的行動,李白的詩句形容為“犯龍鱗”,就好比觸犯龍身上的鱗甲那麼可怕。向盛怒之下的君主直言進諫,危險程度還更高。因此,整個蜀漢朝廷袞袞諸公當中,一些人對此不表態,就很可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