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了,明哲保身呀!但是,趙雲為了國家的大局,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在政治上始終保持的非凡勇氣,就連政治家諸葛亮,也不免相形見絀。
還有新的第三個非凡,就是非凡的軍事預見性。他預見到一旦同勢均力敵的孫吳開了戰,戰事就絕對不會很快順利結束。而後來戰況的發展,也完全如他所料。劉備不僅沒有能很快打垮孫吳,反而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大傷元氣,連自己的生命也搭上了。三國時就有人說過:“良藥苦口,唯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達者能受之。”這見於《三國志》卷五十九《孫奮傳》。良藥苦口,只有生病的人覺得味道甘美;忠言逆耳,只有通達的人能夠欣然接受。劉備的氣度胸襟,哪怕已經是年過花甲,也還沒有修煉到通達的境界。由此看來,我們從來不缺乏正確的道理,而是缺乏對正確道理的認真踐行力。
以上在戰場和朝廷的三件事,所有閃光點匯合起來,就完整而清晰地展現出趙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什麼樣的人呢?怎樣形容他最準確、最恰當呢?
筆者個人認為,用林則徐的兩句詩來形容他,最準確,最恰當,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事,無論生死,都一定全力以赴毫不推辭;絕對不會把是否對自身有利,作為取捨的標準和考量。因此,如果評比勇敢境界的高低,趙雲完全可以評為蜀漢勇敢境界最高的名將。
前面我已經講了關羽、張飛兩位,把他們評定為蜀漢戰將型名將的前兩名。讓他們在一起比拼,是因為具有可比性,他們都在重大戰役中擔當過頭牌演員。而趙雲與他們不一樣,不是因為趙雲沒有擔當頭牌演員的才能,而是因為劉備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他的角色很特殊,很重要,不是保護劉備的家眷,就是鎮守劉備的留守大本營,或者去搶敵人的軍糧。他也絕對服從上級安排,不去爭搶頭牌角色。要論對蜀漢王朝的貢獻,他不僅遠遠超過馬超,就是與張飛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是,要是把他同關、張放在一起,比拼誰的頭牌角色演得好,對他就很不公平了。因此,我要對他進行專門的評判。我的最後評語是:就忠誠和英勇兩方面展現出來的完美境界而論,趙雲不僅是蜀漢,而且是三國名將中的第一名。要論對蜀漢王朝的貢獻,他足以與張飛並列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趙雲的人生境遇,與他的頂級表現非常不相稱。當劉備自稱漢中王,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位,一起高升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的時候,趙雲卻依然是原來的官職——翊軍將軍,沒有得到任何晉升。在他極力勸阻進攻孫吳為關羽復仇之後,劉備就把他留在後方的江州(今重慶市市區),不讓他上前線。前線的總指揮和先鋒官,寧可用馮習、張南這樣的無名之輩,也不用沙場名將趙子龍。忠勇雙全的一代名將,面臨如此的境遇,趙雲本人卻能淡然處之。這種對名利瀟灑超脫的人生態度,也是蜀漢名將中難得一見的風景。忠勇,是儒家提倡的品質;而超脫,是道家重視的素養。趙雲作為一員武將,卻能集儒道兩家的文化精華於一身:對人性的品質,堅持;對名利的枷鎖,超脫。這是我對他最為欣賞和傾心的地方了。這正是:
勇氣忠誠昭日月,千秋公道在人心。
關於趙雲就講到這裡。下面要講蜀漢戰將型名將的第四名馬超。
戰將型名將第四名——馬超
他是東漢開國名將馬援的後裔,本人卻有一位羌族祖母;他最初為曹操流血效勞,後來卻打得曹操差點命喪黃河。他與曹操有著什麼樣的恩怨情仇?為何他後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報仇?這位叱吒風雲的名將,又在蜀漢度過了怎樣的寂寞餘生呢?
一 三國悍馬
本節講的這位名將,他是東漢開國名將馬援的後裔,本人卻有一位羌族祖母;他最初為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