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始發生逆轉,對馬超一方很不利了。究竟有什麼樣的不利呢?
首先,是被曹操佔據了通向關中腹地的關鍵地帶。曹操率領主力軍團,繞道來到黃河西岸,進入關中地盤之後,他就一反過去用兵極其神速的風格,改而採取非常謹慎的戰術。什麼戰術?就是使用大量的車輛,頭尾連線,連線成兩條平行的防禦性屏障,抵擋對方鐵騎兵團的強勁衝擊;然後讓自己的軍隊,從中間的安全通道,向南面的渭水方向,穩步推進。這種應急性安全通道,史稱“甬道”。當年九月間,曹操的大軍終於成功推進到了渭水南岸。從這裡向西進攻關中的中心城市長安,就是一馬平川的大道坦途,沒有什麼天險阻擋了。
其次,是馬超想對曹操玩計謀,反而上了曹操的當。曹操推進到渭河南岸後,馬超多次主動出兵挑戰,希望全力一搏。但是,曹操又一反過去主動出擊的用兵風格,拒不出兵應戰。硬的不行來軟的,馬超使出緩兵之計,請求割讓地盤,雙方講和退兵。哪知道比智商玩計謀,馬超還嫩了一點。曹操立即採取謀臣賈詡的獻策,表面答應講和,暗中使出挑撥離間之計。
這一天,雙方都把兵馬退後,這邊的馬超和韓遂,那邊的曹操帶著侍衛長許褚,二對二,騎著馬來在戰場的中間地帶,開始講和之前的接觸。身強力壯的馬超,本想突然出手生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身邊的那位,身材粗壯,面相威嚴,懷疑是著名的無敵勇士許褚,於是問道:“聽說曹公有一位號稱虎侯的勇士,他在哪裡啊?”曹操回頭一指,只見那許褚怒睜雙眼,死死盯住馬超。馬超覺得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打消念頭。旁邊的韓遂,年齡與曹操相當,他的父親當初又與曹操在同一年被推薦為孝廉,所以曹操故意與韓遂套近乎,說起許多過去老朋友的有趣往事。越說兩人越高興,越說曹操就故意離開馬超越遠,好長時間才分手。馬超等韓遂一回來就問:“曹公對您說些什麼啊?”韓遂覺得陳穀子爛芝麻的舊事不值一提,隨口回答:“沒說什麼呀!”馬超頓時起了疑心。過兩天,曹操又給韓遂送來書信,信上文字有多處地方塗塗抹抹,很像是韓遂看了之後做出的遮掩。馬超同其他將領傳觀之後,懷疑韓遂與曹操暗中有勾結,這聯軍將領的人心就散了。
兩點不利,很快導致了嚴重後果。九月十五日庚戌這一天,雙方約定的大決戰,在渭水南岸展開。馬超一方雖然人數佔優勢,騎兵也強悍,但是人心不團結,指揮不統一,結果全軍大敗,整個關中地區落入曹操之手。三十六歲的馬超,率領殘部奔向西邊的涼州,從此遠走異鄉。
潼關大戰,是三國著名的特大型戰役,因為雙方出動兵力的總數超過十萬人,而且對西北地區的戰略態勢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場大戰的結局,也使馬超個人的命運從此發生逆轉。馬超一方,最初佔據了兵力和地理兩方面的優勢,然而雙方交手的結果,卻出現了意外的結局。那麼馬超失敗的原因何在呢?
根本原因,並非他用兵才能的低下,而在人生經驗的欠缺。欠缺主要在兩點:第一點,他對關中聯軍的性質,欠缺清醒的認識。聯軍雖然擁有十萬人馬,其性質卻只是鬆散的臨時聯盟,完全不像曹操的軍隊,是絕對的一元化指揮。因為這十萬大軍,分別屬於十員將領,指揮不統一,力量不能往一處使,數量雖然多,卻無法形成強大的戰鬥力。第二點,他對合作夥伴的能力和素質,同樣欠缺清醒的認識。以韓遂為首的合夥人,才能低下不說,還素質低下,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使得馬超無法充分施展用兵的本領。以上兩點同時欠缺,說明馬超在洞察人性的眼光上,還是太嫩了。
對比之下,在人性觀察上經驗豐富的老江湖曹操,對於關中聯軍的人性軟肋,卻有一針見血的評價,即《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所說的“軍無適主”。此處的“適”字,讀音與嫡系的“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