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說三國的城牆,就是荊州古城這棵參天大樹目前所能夠見到的最早根基,那麼培育這最早根基的關鍵人物,就是關羽和朱然。關羽是最早的擴建者,朱然則是緊接其後的大規模翻修加固者,而且作用完全不亞於關羽,原因在哪裡呢?

關羽曾經建造江陵城池,酈道元《水經注》有明確記載,這在上一節已經提到。另外,散佚的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山南道》還記載,關羽是在舊城的南面擴建新城:“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舊城也;以南,關羽所築。”關羽被孫吳攻殺之後,他擴建的城池自然就被呂蒙所推薦的朱然所佔據。朱然因此在黃武元年(222),打了一場漂亮的江陵保衛戰。之後,朱然繼續在江陵鎮守,又鎮守了二十七年,直到他在這裡去世,加起來長達三十年之久。

到了朱然臨死前一年,即赤烏十一年(245),朱然開始大規模翻修加固江陵城池,史書記載:“赤烏十一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這段記載見於《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此處的“城”字是動詞,即修建城池的意思。朱然這一次舉措,在荊州古城最早根基的培育上,意義非同一般,理由有三:

第一,《三國志》中對此進行記載的《吳主傳》,是孫權時期的國家編年大事檔案,所以措辭非常精煉。整個《吳主傳》,對孫權在位時期大規模修建城池的檔案記載,總共只有六處。孫權在位長達五十二年,曾經一再下令“諸郡縣,治城郭”。全國大大小小的城池,雖然修建很多,然而記入國家檔案的,卻只有這寥寥六處,可見這六處的規模必定非同一般。

第二,最早出現在《吳主傳》中的兩處記載,是建安十七年(212)的“城石頭”,建安二十五年(220)的“城武昌”。所謂“城石頭”,就是興修石頭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內清涼山),在秦淮河邊修建城堡,以拱衛首都建業;“城武昌”,則是修建武昌縣的城池(今湖北省鄂州市)。當時的建業和武昌,是孫吳的兩大都城。所以這兩次工程,都是屬於首都基本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修建江陵城池能夠與兩者並列,可見也具有國家重點工程的性質。

第三,關羽單獨鎮守荊州,是從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前往益州後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被殺為止,歷時只有八年。但是朱然在江陵鎮守,是從建安二十四年(219)起,直到赤烏十二年(249)去世為止,歷時長達三十年,是關羽的三倍還不止。不言而喻,鎮守的時間越長,在城池修建上,積累的資源就越是豐富,經驗也越是充足。

規模非同一般,重要性堪比國家重點工程,積累的資源和經驗又更加豐富和充足,那麼這次江陵城池的大規模翻修加固,效果究竟如何呢?客觀的見證者,是我們在後面將要講到的陸抗。鳳凰元年(272),也就是朱然這次修建工程完成二十四年之後,陸抗憑藉超級堅固的江陵城池,使得西晉大軍在進攻江陵時無功而返,可見工程質量非常優良,絕非現今那些人一踩就塌,車一壓就垮,甚至是不踩不壓也要垮塌的豆腐渣工程。

既然這次城池修建,朱然擁有的各種條件都比關羽優越,二十四年後質量又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加之他在時間上又緊接在關羽之後,關羽修的城池,殘缺了的他必定要修補,薄弱了的他必定要加強,崩塌了的他必定要加固。因此,考古工作者發現的這段三國高大城牆,真正起主要作用的主持修建者,應當是朱然。換言之,這段三國城牆,以及還埋藏在地下的其他部分,就是關羽和朱然,特別是朱然朱大帥留給後世的珍貴實物遺產。

朱然的第一筆珍貴實物遺產,其特徵是體量巨大但又深藏不露,靜靜等待重見天日。他留給後世的第二筆珍貴實物遺產,特徵則是品種豐富而且光彩璀璨,這又是一筆什麼樣的實物性遺產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甜欲!被病嬌影帝撩哄得臉紅心跳

痞黑

[綜漫]小淺的煩惱

長治

王爺不想娶親

玉面小郎君

豪門真千金很暴躁

暗香漂浮

五零你好呀

婉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