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鎮守,老城的防禦體系均由他親自打造完成。憑藉對敵情的極為熟悉,對方又因失去外援而軍心潰散,老城很快就被全力強攻的陸抗拿下。步闡的家族與其他領頭反叛的骨幹將領,被依法斬首。其餘幾萬將士和民眾,由陸抗上奏請求不搞株連大開殺戒之後,全部從寬赦免。大獲全勝的陸抗,在下屬面前依舊如以往一般謙虛和藹,所以史書上說是深得將士們的擁護和歡心。
步闡所困守的城池,相傳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的葛洲壩一帶,現今尚有夯土城牆一段,稱為步闡城或步闡壘,供遊人觀賞併發思古之幽情。
西陵大戰,是三國最後一場以弱勝強的特大型戰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周瑜的赤壁之戰,劉備的漢中之戰,陸遜的猇亭之戰和石亭之戰,組成了以弱勝強特大型戰役的經典系列。至於陸抗的用兵特色,可謂深得其父陸遜的真傳。真傳在哪裡?“三國探客”告訴你。前面《陸遜篇》講過,陸遜的看家本領,是兩個能夠和充分:一是能夠在動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遠慮;二是能夠在作戰之中,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孫子·地形篇》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對比陸抗,一是能夠在動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熟慮,在主攻目標究竟是西陵還是江陵的選擇中,排除眾議,做出眼光獨到的明智判斷。二是能夠在作戰之前,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做出可靠的應對預案。總之,他正好繼承和發揚了父親的看家本領。顯然,他絕非只會敗壞家業家風的紈絝公子哥,而是能夠光大門楣,為豪門子弟樹立好榜樣的將門虎子。含冤而死的陸遜,也應該含笑於九泉了。
西陵之戰,使得孫吳躲過了被強敵吞滅的危機。當時的晉武帝,已經起心消滅孫吳,而羊祜就是實施這一計劃的領頭主將。但是,此戰大敗後,朝廷輿論大譁,迫使晉武帝給予羊祜降職處分,吞滅孫吳的打算也被迫暫時擱置下來。因此,後來東晉的大臣何充,才有“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深沉慨嘆,並且被記載於《晉書》卷七十七《何充傳》中。
但是,兩年之後,這根國家的棟樑終於倒了。鳳凰三年(274)秋天,陸抗因病去世,終年僅四十九歲。五年後的十一月,做了充分準備的西晉,出動六路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孫吳。其中,大將王濬統領的益州水軍,東下三峽,聲勢最大,行動最快。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王濬水軍抵達建業的石頭城下,孫吳舉手投降,延續了八十六年的孫氏政權(從孫策攻取江東起)宣告滅亡,三國曆史至此正式結束。用唐朝劉禹錫的著名詩句來形容,就是“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了。
陸抗的長子陸晏、次子陸景,在對抗王濬水軍的戰鬥中捐軀陣亡。四子陸機字士衡,五子陸雲字士龍,卻在西晉文壇大放光芒,特別是陸機,不僅作品豐富多彩,而且文學理論也有獨特建樹。唐代官方修撰《晉書》的時候,唐太宗專門為他寫了一篇評論,放在《陸機傳》的後面,推崇他“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評價相當之高。
陸家三代,祖父陸遜,父親陸抗,都是孫吳主帥級的名將;孫子陸機、陸雲兄弟,則是西晉的文豪。三代人都留美名於青史,堪稱人才輩出,文武交輝,在三國名將中堪稱獨一無二。陸遜是主帥型名將的季軍,陸抗則可評為周瑜、呂蒙、陸遜、朱然之後的第五名。但如以繼承父業的成功程度而論,陸抗堪稱孫吳名將的第一名。
將陸遜與諸葛瑾兩家進行對比,會有令人深思的發現:就第一代而言,官做到孫吳大將軍的諸葛瑾,成就同陸遜大體相當,可謂兩家不相上下。到了第二代,諸葛恪當上太傅,是少帝孫亮的指導老師兼首席輔佐大臣,此時的成就,還要高過陸抗;但是,諸葛恪很快就被政敵謀殺,家族子孫被剿滅,而陸抗卻上升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