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雙選題:他這三萬兵馬的使用方向,是選擇在江陵呢,還是在西陵呢?

一般人肯定會選江陵。因為江陵一直是上游荊州的政治中心,價值更重要;與陸抗總指揮部所在的樂鄉,基本上是隔江相望,出兵更近便;如今又直接面臨西晉的大軍來犯,情況更緊急。陸抗的下屬將領,就是這樣選擇的。

但是,陸抗的選擇卻與眾不同。據《三國志》卷五十八《陸抗傳》記載,他對眾將官說:“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假令敵沒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如使西陵盤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竟言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他認為江陵城池堅固兵力充足,抵抗敵人沒有憂患。即便敵人暫時佔領江陵,也會因為深入我方地盤而無法守住,損失不大。但是一旦西陵方面的敵對勢力團聚起來,在它南面山區的少數族都會跟著發起動亂,那時憂慮就一言難盡了!所以寧可丟棄江陵而攻克西陵,更何況江陵還牢固無憂。總之,陸抗判斷當前的要害是西陵的內亂,而非江陵的外患。他之所以敢於這樣說,是因為他早就有預防的舉措。

原來,當初陸抗看到江陵北面的地勢平坦開闊,道路通暢方便,對西晉來犯的騎兵極為有利。為了加強防禦,他指令江陵督張鹹,在下游的水口附近修築了一道大堤堰,阻斷江陵西面從北向南流到長江的支流。於是,這條名叫沮漳水的河流下游,就變成了一個大湖泊,把北面襄陽通往江陵的道路全部淹沒。敵人不要說進攻江陵城池,就連到達城池之下也辦不到,江陵城就更保險了。

話說陸抗決心下定,爭分奪秒指揮主力軍團奔赴西陵。到了西陵城下,你猜他第一道命令是什麼?立馬發起戰鬥嗎?非也!是立馬投入勞動。他命令在西陵城池的外面,高築牆,廣積糧,再修一圈包圍老城的新城牆,從而對內包圍步闡,對外抗擊西晉援軍。他在現場嚴格監督,日夜催促,就好像西晉大軍已經殺到眼面前一般。將士們覺得晝夜幹活實在太苦,紛紛抱怨,說是東邊才修了大堤堰,西邊又來修城牆,我們不是工程兵部隊,寧可拿武器向步闡進攻,也不願拿工具上城牆做工。陸抗心想用事實來說服你們也好,就讓抱怨最厲害的將領雷譚,領兵前去攻城,結果是無功而返。這下子,將士們沒話說了,老老實實抓緊幹活,終於將新城牆按時完工。

那邊的羊祜統兵南下,快到當陽(今湖北省當陽市東)時,發現前面有人造大湖泊攔路,決心將計就計,利用湖泊來運送大批軍糧。於是,他一面打造和徵調船隻,一面放出風聲,說是將要破壞對方修建的堤堰,放水之後好通行步兵,以迷惑對方。得知訊息的陸抗,又會怎麼應對呢?

陸抗的反應,《三國志》卷五十八《陸抗傳》有如下記載:“抗聞,使鹹亟破之。諸將皆惑,屢諫不聽。”他一得知訊息,立馬下令江陵督張鹹,趕緊挖開堤堰放水。部下將領都很不理解,多次勸阻他也不聽從。結果怎麼樣?等到羊祜把船隻剛剛準備停當,湖泊已經水位下降,變成了沼澤和溼地,船隻毫無用處不說,連步行也難以透過。八萬人馬中,只有將領楊肇手下不到一萬人,勉強越過這片泥濘地區趕到了西陵。其餘部隊在後面好不容易來到江陵時,西陵那邊的失敗已成定局了。

原來,這一年的十二月間,楊肇兵力不足,又遠來疲乏,對西陵發起的進攻沒有足夠衝擊力。等候多時的陸抗,憑藉新修成的堅固城牆,把飛箭和礌石,如暴雨一般發射下來,楊肇的人馬不死即傷,迅速減員。堅持一個月之後,孤軍無援的楊肇見勢不妙,在晚上悄悄撤軍。陸抗派出一支小部隊跟蹤追擊,就殺得楊肇大敗而逃。羊祜得知訊息,隨即傳令全軍從江陵撤退,以免被對方壓迫到沼澤和溼地的絕路當中。

這時的陸抗開始回過頭來,全力對付老城裡面的步闡。此前他就曾在西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