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治樂鄉。”孫皓即位以後,陸抗升任鎮軍大將軍,給予“假節”的威權。建衡二年(270),孫皓又任命陸抗擔任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把治所放在樂鄉。你就會問了:陸抗既然升任了鎮軍大將軍,為何又讓他擔任都督信陵等處的諸軍事呢?原因在哪裡?“三國探客”告訴你。

原來,三國是古代軍事制度的變革期,其中最重要而又與陸抗職務密切相關的變革有二:一是督將戰區制的形成,二是高階將領身上,出現了軍階、職務、威權三者的明確區分。在此之前,如有軍事行動,一般是臨時選拔將領,徵調軍隊;行動結束,將領交出軍權,士兵各回原地。到了三國,戰火長期不斷,各國開始在地盤中,劃出固定的戰區,派遣常駐的部隊,任命常駐的指揮官,以適應戰爭的需要。戰區的指揮長官,相當於後世的軍區司令,一般帶有“督”或“都督”的字樣,於是督將戰區制誕生。陸抗擔任的“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就是這五個軍分割槽上面的總司令。至於每個軍分割槽的司令,就稱某某督,比如信陵督、西陵督。後來唐代的節度使、明清的總督,與此都有淵源關係。

督將戰區製出現後,高階將領身上,就不再如以前只有軍階,而是有軍階、職務、威權三種不同的名號。陸抗的“鎮軍大將軍”,是他的軍階,類似後世的軍銜,決定他官階高低,領多少工資。而“都督諸軍事”是他的職務,決定他的具體職責範圍,是指揮信陵等五個分戰區的各路軍隊。至於“假節”,則是他擁有的威權,決定他有權自行誅殺違犯違反軍法的將士,後世沒有類似的名號。此處的“假”,意為給予;“節”是用竹與犛牛尾做成的節旄,是君主授權的特殊憑證。

陸抗所指揮的五個戰區,是從三峽中段起,直到三峽東口以下的江陵,這一大段的長江防線。最西邊的信陵縣,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的長江北岸,與蜀漢地盤接壤。西陵縣,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三峽東口的長江北岸。夷道縣,即今湖北省宜都市,在長江南岸。樂鄉,在今湖北省松滋市東北,荊州市荊州區西南的長江南岸。公安縣,即今湖北省公安縣,也在長江南岸。這麼一大段長江防線,綿延將近千里,在西面的三峽方向,北面的襄陽方向,都面臨著同一個強敵。這個強敵是誰?就是當時先後吞滅了蜀漢和曹魏的西晉王朝。

鳳凰元年(272)八月,陸抗下屬的西陵軍分割槽指揮官,西陵督步闡,宣佈投降西晉,據守西陵的堅固城池,等待對方的援助大軍。九月,西晉王朝立即調派八萬大軍,在荊州戰區總指揮官羊祜的統領下,從襄陽大舉南下,接應步闡。孫吳政權,頓時面臨嚴重危機。要知道危機為何嚴重,就必須對當地的軍事地理有所瞭解。

陸抗所鎮守的近千里長江防線,有兩處軍事重鎮,即西陵和江陵這兩個“陵”。西陵原名夷陵,正好位於三峽的東口,是通向西面益州的咽喉。江陵,即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正當北上襄陽進入中原的大道。換句話說,當時西晉如果要摧毀孫吳,西路要從益州出三峽東下,中路要從襄陽南下,而抵抗這兩路進攻的堅固據點,就分別是西陵和江陵,因此孫吳對此兩處要塞,進行了長期的打造經營,就一點不奇怪了。

西路的要塞西陵已經被出賣佔據,中路的要塞江陵又面臨西晉八萬大軍的進攻,一旦陷落,西部門戶洞開,對方乘勝東下,那就是當年曹操佔領荊州後揮兵東下的重演,孫吳可謂是危如累卵。面臨如此嚴峻局面,陸抗指揮三萬人馬應戰,對內要收拾投敵叛國的步闡,對外要應付強大的敵軍,他能夠像向他父親陸遜那樣,創造以弱勝強的用兵神話嗎?

這時,真正考驗陸抗在用兵本領和膽量上,是否得到他父親真傳的,而且他首先就必須要做的功課,是一道看似簡單得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