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他又很不幸,趕上了孫權後半生的昏聵。赤烏七年(244)正月,他被任命為丞相,結果才當了一年,就在“二宮構爭”之中,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人生。這場悲劇是怎樣發生的呢?

孫權共有七子:長子登、次子慮、三子和、四子覇、五子奮、六子休、少子亮。七個兒子大多不同母,關係已經生分。加之孫權稱王稱帝以後,直到他臨死的前一年,首尾三十載,竟然沒有從健在的配偶中正式立過一位皇后。妃嬪之間沒有嫡庶之分,兒子之間也就沒有尊卑之別,這就更加助長了他們奪位的野心。

赤烏四年(241)五月,皇太子孫登病死。此時,次子孫慮早死,孫權封三子孫和為太子,四子孫覇為魯王。孫和成為太子後,孫權卻不立其生母王氏為皇后,而且對孫和與孫覇的待遇完全相同,毫無區別,《三國志》卷五十九《孫霸傳》記載是“和為太子。霸為魯王,寵愛崇特,與和無殊”。這樣一來,孫覇就起了奪取太子位置之心,這時還有一個人來幫忙,就是孫權的大女兒孫魯班。孫魯班為步夫人所生,工於算計。她見孫和之母王夫人受寵,對自己生身母親步夫人不利,就與孫霸聯合起來,對付孫和母子。

不久孫權重病,指示太子孫和到神廟中去求神賜福。孫和去了神廟,又順便到附近妃子張氏的叔父張休家,探望一番。迴轉皇宮,孫和就受到孫權的怒罵。原來,他一出宮,孫魯班就派人跟蹤,並且趕在前頭向孫權打小報告,說是弟弟為父親求神賜福不上心,只顧同張家商量自己的私事,又說王夫人這段時間對父親生病不僅不憂慮,反而很高興。孫權聽了大怒,心想你們母子倆都巴不得我早死啊!所以才大罵孫和,又痛責王夫人一番。王夫人又氣又怕,隨即自殺身亡。

王夫人一死,孫和便孤單了,孫覇乘機發動攻勢,兩兄弟的矛盾迅速激化。孫權並不明確表示自己的傾向性,只是命令兩人在各自的宮中好生讀書,彼此不準往來。孫權的處置辦法,不僅沒有消除兩兄弟的矛盾,反而造成了矛盾範圍的擴大。外面的朝廷大臣,很快分成對立的兩派。據《三國志》卷五十九《孫和傳》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語》記載,當時的情景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中書令孫弘等附魯王: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

支援太子孫和的領軍人物,就是仍然留守武昌的丞相陸遜。陸遜為何支援孫和呢?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出自公心堅持原則。孫和年齡居長,並無大過,按照繼承人選的規矩,本來就符合條件。加之既然已經正式立為太子,就不宜隨便廢黜,形同兒戲。其次也與其切身利益有關。原來,孫和嫡妃張氏的妹妹,就是陸遜兒子陸抗的妻子。兩姐妹的爺爺,是孫吳的元老張昭。太子派中另外兩名骨幹人物,是太常卿顧譚、驃騎將軍朱據。顧譚是已故丞相顧雍之孫,也是陸遜的外甥,所以跟隨舅父擁護太子。朱據的夫人,是孫權的小女兒孫魯育。孫魯育比較正派,看不慣姐姐孫魯班對三弟孫和使壞,就同丈夫一起聲援孫和。

擁護魯王孫覇的為首者,是驃騎將軍步騭。步騭與大公主孫魯班的母親步夫人同宗,他看到孫權對功高望重的陸遜心存不滿,孫權又有改立孫覇為太子之意,覺得擁護孫覇有利可圖。大司馬全琮,正是大公主孫魯班的丈夫。在步騭和全琮的帶領下,形成了與太子派勉強相當的魯王派。

以上兩派當中,最後遭到孫權殘酷打擊的,反而是在道義上佔據上風的太子派。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惡果,與太子派骨幹人物的一個共同特點直接相關。這是什麼樣的共同特點呢?“三國探客”告訴你。

這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多多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