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免再次陷於政治上的被動。在原先的歷史上,李克用此後在蓋寓、李襲吉、張承業等身邊謀士的精心策劃下,開始處處以尊王忠臣面目出現,在政治上與朱溫競爭,才在政治權謀的運用上逐步走向成熟。
李曜覺得原先歷史上李克用的尊王,起初固然也有與朱溫抗衡的策略需要的一面,然而後來隨著朱溫的遷都弒君與篡唐自代的變本加厲,李克用在策略需要之外,的確也開始表現出比較自覺的忠君思想。同時李克用的這種變化也是與李曄對待藩鎮政策的調整與變化分不開的。
因為昭宗雖然剛剛即位之時過於激進、衝動,但他畢竟是一個發憤圖強、具有一定政治抱負的君主,他即位之初的軍事削藩政策,因為觸及像河東這樣強藩的利益,而最終引發其與朝廷的公開軍事對抗。然而自大順元年受宰相張濬等左右發動討伐李克用失利之後,昭宗便吸取了這次深刻教訓,放棄了原來的軍事削藩政策,改而採取以藩制藩的制衡政策。隨後,他一直在晉梁這兩個最強大藩鎮的衝突中扮演著調解人的角色,多次下詔協調晉梁之間的軍事衝突。特別在晉梁之爭前期,朱溫在軍事上逐步佔據絕對優勢,李克用漸漸走向下風的時刻,昭宗的這種調解政策,對緩解李克用所面臨的軍事壓力,為晉贏得寶貴的喘息休整之機,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多次勤王行動中,昭宗也對李克用也多所倚重,褒獎有加,以致在後來最危機的時刻,昭宗甚至一度欲前往河東避難,投靠李克用,這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了他對李克用的信任。
鑑於這些原因或者說背景,應該說在李克用內心深處,對昭宗是充滿了感激之情的。正因如此,所以當天復四年四月,朱溫挾持昭宗遷都洛陽時,李克用才會奉詔泣下,仰天長嘆:“乘輿不復西矣!”這個時候,他大概已經隱約預感到凶多吉少。同年八月昭宗被弒的噩耗傳到晉陽,李克用更是“南向痛哭,三軍縞素”。而在朱溫篡唐自立為帝后,王建等致書李克用,勸他各自稱帝一方時,他更堅決表示其家“經事兩朝,受恩三代……誓於此生,靡敢失節!”,對這種頗具誘惑力的建議斷然予以拒絕。因此李曜認為,李克用的忠君思想還是有比較長期的思想和感情基礎的。
後來李克用的繼任者李存勖上臺以後,形勢已經今非昔比。這時大唐已經滅亡,李存勖對於唐朝皇室也缺乏其父李克用那樣直接的感情基礎,而且在其遊牧民族的觀念中,身為唐室賜姓,繼承大統也是理所當然的權力(就譬如養子也擁有繼承權是一個道理),所以建號稱帝就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加之當時晉梁之爭鏖戰方酣,勝負難分,在此決戰時刻,也亟需早正大位,以鼓舞士氣人心。在這一背景下,李存勖遂決定建號登基,承繼大統。
然而即便如此,晉的內部對此認識也並不完全統一。就在李存勖積極籌備稱帝前夕,監軍老臣、重要謀士張承業仍然極力主張立唐室後人為帝,反對李存勖自稱皇帝。為此他不顧老邁,扶病從晉陽趕到魏州向李存勖進諫說:“吾王世世忠於唐室,救其患難,所以老奴三十餘年捃拾財賦,召補兵馬,誓滅逆賊,複本朝宗社耳。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王何不先滅朱氏,複列聖之深仇,然後求唐後而立之……諸侯血戰,本為唐家,今王自取之,誤老奴矣!”在勸說無效後,這位為李克用全心全意打理後勤政務的老臣失望地返回晉陽,竟然絕食而死,以示最大的抗議。
張承業的保守觀念固然未免顯得有點愚忠和迂腐,但卻正說明奉唐正統和忠於唐室的思想在晉方與梁方的整個軍事鬥爭中,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
公元923年四月己巳(二十五日),李存勖在魏州即皇帝位,因系唐室賜姓,並隸於鄭王宗籍,所以李存勖按照沙陀舊俗,自稱唐室後裔,以唐朝的合法正統繼承人自居,建國號大唐(史稱後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