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稅法的實施擴大了稅源,簡化了手續,增加了財政收人,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後的經濟危機,穩定了唐朝政權的統治。而更重要的則是為賦稅制度確立了一個合理的、新的徵收標準。從此以後,徵稅標準開始從人丁轉移到土地、資產。兩稅法成為君主制度下社會賦稅制度演變的起點。歷史上的五代、宋朝等,對於稅制也有一些小幅度的改動,但並沒有脫離兩稅法的窠臼,因此一些必然出現的弊端,仍舊不斷出現。
而與歷史上其它封建王朝一樣,明朝發展到中期以後也開始走上了腐敗、沒落的道路。土地兼併,貪官橫行,賦役苛重,農民暴動,所有這些社會矛盾都開始集中顯現,並呈蔓延之勢,明朝的統治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挽救朝廷的危亡,明神宗起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實行了一系列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徵銀,官為分解,僱役應付。”?一條鞭法的推行是中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上承唐朝兩稅法,下啟清朝攤丁入畝。在當時起到了減輕農民負擔,抑制各級官吏、豪強地主對農民的勒索、盤剝,緩和階級矛盾的作用。特別重要的是一概徵銀,使君主制度時代的實物稅制轉向了貨幣稅制,使國家的賦稅徵收基本貨幣化。一概徵銀,擴大了社會的商品市場,有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所以一條鞭法在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史上又豎起了一塊里程碑。
清朝人關之初,賦稅制度仍沿襲明朝舊制,實行一條鞭法。然而自明末社會大動亂以來,隨著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無地、少地的農民越來越承擔不起丁稅的重負,不斷地進行反抗鬥爭,他們或遷徒流亡,或隱匿戶口,不但使清政府徵收丁稅失去保證,還使清政府無法掌握人口實數,同時加劇了社會動盪。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統治秩序,清政府分逐步完成了攤丁人畝的改革。攤丁人畝的實行,是中國賦稅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對清朝的統治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攤丁入畝簡化了稅收原則,只按土地的單一標準收稅。這樣,不但穩定了清政府的財政收人,有助於統治秩序的正常執行,而且還減輕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削弱了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農民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本書前文也說過,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攤丁人畝取消了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的人頭稅,在客觀上起到了鼓勵人口增殖的作用。此後,中國人口數量急劇增長,人口數量的增長在一定時期內為社會提供了大批新生勞動力,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當人口數量的增長超過了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它所帶來的更多的是負面效果,不過這一點李曜早已想好辦法解決了。所以攤丁人畝的實行對中國歷史發展程序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李曜現在的做法,則是將一條鞭法省去,直接跳轉到攤丁入畝,那麼相應的,徵收的稅費也必須是全貨幣稅,這反過來又有助於李曜此前就開始推行的新幣制改革(無風注:之前寫幣制改革的時候提過,一旦認同新幣可以當做稅費上繳,則該貨幣的價值就會被社會所公認)。
那麼,這一改革在推行過程中的難點就在於兩條:一,“大地主階級”們的抵制甚至反抗;二,百姓們習慣這套制度的速度。至於其他什麼稅率分攤是不是合理之類,那都是稅制本身的細節問題了,在決定推行之後,各地再考察、討論便是,總不能連這種事情都要李曜自己親力親為,那他一準成為第二個孔明,只有活活累死的份。
這時王笉道:“五郎既然有如此把握,奴自然是支援的。”
李曜微微一笑,柔聲道:“說實話,我希望太原王氏在這件事上,能做一個表率。”
王笉看著他,勉強一笑,道:“五郎……此事奴只能說盡力,決定權在叔父,甚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