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造我河中這種丙型水排,他們可以利用的水力,比我們還多得多。而這些經過軍械監改進的水排,不僅可以如過去一般用於冶鐵、鑄造,如今還可以用於紡紗織布,你對軍械監的紡紗機也是有所瞭解的,應該知道這其中的效用何其巨大。”

馮道面現敬佩之色,點頭道:“弟子原先雖不懂紡紗織布,但看了原本軍械監第一批‘腳踏式紡紗機’之後,也是震驚異常,而後那兩批匠師竟又通力合作,讓那丙型水排所生之水力化為紡紗機‘腳踏’之力,弟子實是……實是驚得……無以言表。”

李曜嘿嘿一笑:“若非如此,她有如何會有興趣去看?”

馮道得聞此句,立刻吃了一驚:“難道……”

李曜擺擺手:“這其中的關鍵,哪裡是看一看就能明白的。我便是放一臺給她看,她也看不出其中的精要。之所以某並不限制她四處看看,是因為……這紡紗織布之事,我河中是可以與淮南合作的。”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道:“若非古代南北環境的差異不是這個時代的生物技術可以解決的,我還真不想跟淮南合作這件事,要知道原先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革命之後進入工業時代,最初靠的可主要就是紡織業。可惜這年頭的棉花還遠不如絲、麻等物推廣得開,我要跟淮南合作,讓楊行密在南方推廣亞洲棉種植,才能有足夠的原料……雖然這年頭的運輸成本實在太高了點,但有了水動力織布機,總還是大有利潤的。而且……穿棉衣的軍隊,顯然在禦寒上有著更大的優勢,這對北方藩鎮而言,好處顯而易見。”

第210章 力挽天傾(廿二)

大河滔滔,高樓巍巍。名動天下的鸛雀樓座落在黃河東岸、蒲州城西,在今朝的小雨之中,巍峨而朦朧。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名揚天下的鸛雀樓,今日仍如往常一般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不同往昔之處,只是樓裡樓外那三步一哨、五步一崗肅立著的河中精兵。

這些腰佩橫刀,手持長槍,身著黑甲黑袍,沉淵恃嶽傲立雨中,任憑雨水淋溼全身也一動不動計程車兵,無形中給人以巨大的壓迫感,使得每一批前來的河中名流豪富俱不敢如往日那般輕鬆揮灑,肆意談笑。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三層四簷,重簷歇于山頂,矗立在一座高大的石砌臺基上,背靠蒲州,面向黃河,世人稱之為河中第一勝景。當時北魏末年,大丞相高歡舉兵造反,534年擁戴清河世子元善見稱帝,都於安陽,建立了東魏。北魏大丞相宇文泰與高歡征戰,保住了魏的半壁江山,535年,殺孝武帝元修,擁立南陽王元寶炬繼帝位,都於長安,建立了西魏。東、西魏成了對峙之勢。宇文泰掌管軍國之政,召其侄宇文護封為王爵,稱中山公,為其鎮守天下。550年高歡之子高澤纂東魏天下立北齊,557年宇文泰之子纂西魏天下立北周。北周與北齊繼續對峙,互相爭奪屬地。北周帝年幼,由大冢宰宇文護掌管朝政,都城在長安。在河外一帶,北周佔據蒲州。自平陽(今臨汾)以東,均為北齊的屬地。宇文護為了鎮守河外之地蒲州不失,在蒲州城西門外築起高樓以作軍事瞭望之用。

《蒲州府志》有記載:鸛雀樓舊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護造。唐代李瀚有《河中鸛雀樓集序》雲:“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遐標碧空,影倒橫流,二百餘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為勝概。唐世諸公多有題詠。歷宋至金明昌時尚存。有河中府錄事李逵書樓額。”元代王惲《登鸛雀樓記》雲:“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裡行來官晉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獲登故基,徙倚盤桓,逸情雲上,雖傑觀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偉,雲煙之勝,不殊於往古矣”是當元初樓已就毀。舊志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