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初時,故址尚可按,後盡泯滅,或欲存其跡,以西城樓寄名曰鸛雀”。
及入唐代,河中府為李朝中都,與西都長安、中都洛陽、北都太原、南都揚州並稱“五都”。城外普救寺裡發生了崔鶯鶯、張生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城東誕生了柳宗元、司空圖等不朽的大詩人;城南首陽獨頭村出了一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大美人楊貴妃。
有唐一代,蒲州均是人文薈萃的重鎮,城西鸛雀樓更是文人雅士展示才情、詩酒唱和的好去處。很多大詩人在此極目山河、放歌抒懷。如李益的《登鸛雀樓》:“顴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又如暢當的《題顴雀樓》:“迥臨飛鳥上,河流入斷山。天勢圍平野,高出塵世間。”這座坐擁山河之勝的蒲州名樓,幾乎成了當時大詩人們的賽詩舞臺。而留傳最廣、影響最大,可謂婦孺皆知的詩冠,毫無疑問當屬太原才子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蒲州顴雀樓,因王之渙一首詩而名重一時,名傳千古。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歷經隋、唐、五代、宋、金700餘年後,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迫使金主完顏氏都遷蒲州死守。蒙古鐵騎攻佔了平陽、絳州和陝西渭南,多次從金兵手中攻打蒲州,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與元兵展開城池爭奪,金將侯小叔“夜半攻城以登,焚樓、櫓,火照城中”,從此,無限輝煌的鸛雀樓毀於兵,僅存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後因黃河水氾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隨之難以尋覓。人們只得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清初詩人尚登岸寫道:“河山偏只愛人遊,長挽羲輪泛夕流。千里窮目詩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樓”。西城樓也實在是“盛名難卻,其實難副”,數百年來給人留下無限遺憾。
今天鸛雀樓中之客,竟沒有一人,有吟詩賦文的雅興,他們匆匆而來,或緊張或興奮,或忐忑或激動,所為之事,無非一個“參建東昇新城”而已。
唯有最頂一層,那位一身紫袍,揹負雙手傲然而立,極目遠眺黃河西岸的年輕男子,才有那份凌駕眾人之上的泰然,才有那份萬事決於一念後的閒心,這般恬淡自然。
只聽他身後響起王摶的聲音:“蒲帥身臨名樓,登高望遠,似有所悟。今日既有此番盛景,蒲帥亦是天下名流,何不就此賦詩一首,以為後世憑弔?”
李曜轉頭,見是王摶與王笉二人應邀前來,當下招呼他二人坐下,命侍女奉上茶水,這才笑道:“想當日李太白登黃鶴樓,也曾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如今這鸛雀樓上,王季凌公千里目尤在,似某這等徒負虛名之輩,豈敢在此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之家?”
黃鶴樓也是與鸛雀樓齊名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它位於武昌西邊的黃鶴磯頭,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飛簷彩柱,輝煌壯麗,是歷代的遊覽勝地。無數的文人、雅客,都愛登上黃鶴樓,欣賞大江兩岸的景色,抒發胸中之塊壘。為此,圍繞黃鶴樓,歷史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楹聯。這其中最有影響的,當然要數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了。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