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景雲二年(公元711)為了防止吐蕃及它與回鶻可能發生的聯絡,特設定河西節度使,領涼、甘、肅、伊、瓜、沙、西等七州;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為防止吐蕃的強勢進攻,又特設定隴右節度使,領秦、河、渭、鄯、蘭、臨、武、洮、岷、廓、疊、宕等十二州。河西、隴右兩節度使共駐精兵十四萬三千人戎守,對吐蕃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量,使吐蕃難以攻入。

由於河西、隴右在唐朝有著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再加上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設定也就合情合理合時宜了。河西、隴右節度使設定在唐蕃戰爭最為頻繁、都護府等同虛設的情況下,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際”,責任重大。事實上,河西、隴右節度使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防禦了吐蕃的進攻,保衛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穩定,同時也助唐朝中央政府平定內亂,護衛了京師的安全。可以說,河西、隴右兩節度使即“安”了“河隴”,也“保”了“長安”。

首先,“安河隴”。開元二年(公元714)秋,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十餘萬眾進寇臨洮、蘭州、渭州,吐蕃從九曲之地,攻打唐朝,挑起事端,此距金城公主入蕃和親還不到十年(公元706~714年),隨著吐蕃軍隊的入侵,唐蕃第二次短暫和平告一段落,雙方又開始了爭奪戰爭,吐蕃“自是連年犯邊”。

唐朝為了防禦吐蕃在河隴地區的軍事進攻,以“郭知運、王君奐,相次為河西節度使以捍之”,開元五年,以郭知運遙領隴右節度使。唐朝在河隴地區駐紮精兵強將,而且兵力眾多。自從河西、隴右節度使設定以後,唐朝在唐蕃戰爭中無論是進攻或是防禦,都取得了一定的勝利,這是唐蕃雙方自永徽年間開戰以來,唐朝取得勝利較多的一個階段。

開元五年,隴右節度使郭知運進攻吐蕃獲勝,“七月壬寅,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及吐蕃戰,敗之”、開元六年(公元718),郭知運又率軍進攻九曲地區,大獲全勝。經過幾次失敗以後,於“七年六月戊辰,吐蕃請和”。吐蕃的這次請求和約,雖然沒有與唐朝形成文字上的簽署,但在此後幾年,唐蕃之間在河隴地區也保持了一段和平時期。可是此時,唐朝正處於第二個盛世,即玄宗開元盛世的階段,皇帝開明,同時也好大喜功,而邊城將士亦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於是在開元十二年(公元724),隴右節度使王君奐對吐蕃發起進攻,雙方再次燃起戰端。“(開元)十五年正月辛丑,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奐及吐蕃戰於青海”,雙方在青海一戰,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年。在初期,雙方互有勝負,到了後期,河西節度使蕭嵩利用反間計,造謠吐蕃大相悉諾邏恭祿背地裡與唐相通,赤德祖贊不明真相,將其殺害,“嵩縱反間,殺悉諾邏恭祿”,致使吐蕃軍隊渙散,又無良將。在這種情況下,隨後吐蕃發動的幾次攻勢,都在唐朝強大兵力的防禦、反擊下遭到了失敗,而唐朝卻乘勝攻克收復了許多城池,如“(開元)十六年正月壬寅,趙頤貞及吐蕃戰於曲子城,敗之”、“七月,吐蕃寇瓜洲,刺史張守珪敗之”、“乙巳,隴右節度使張志亮、河西節度使蕭嵩克吐蕃大莫門城”、“八月辛卯,及吐蕃戰於祁連城,敗之”、“十七年三月戊戌,張守珪及吐蕃戰於大同軍,敗之”、“(天寶)十三載三月,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敗吐蕃,復河源九曲”等等。

吐蕃一次次的失敗,使其贊普不得不考慮重新與唐朝講和。雙方從各自利益出發曾多次會盟,但是由於雙方邊境戰火迭起,近十次會盟都終歸失敗,直至最後一次,即長慶會盟,才最終結束了雙方170多年的爭奪,但那已是100年以後,唐蕃雙方都走向衰敗,無力再戰之時的事了。在這之前,雙方的爭鬥仍然繼續著,河西、隴右節度使所駐紮的精兵強將還擔任著保護河隴地區的責任,在此基礎上,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