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 大明聯合驛站(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期,正是先帝穆宗隆慶年間。僅僅高拱起復回京之後的兩年,全國上下便裁撤了113處遞運所。
不過,高務實沒有因為事涉自家三伯高文正公便諱莫如深,而是詳細分析了這種情況的由來和影響。
按照高務實的分析,高拱當初裁撤這些遞運所的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嘉靖年間留下的舊賬實在太多,朝廷嚴重虧空,僅拖欠的官員俸祿和各軍軍餉加在一塊兒就高達一千多萬兩。
考慮到當時朝廷正經的歲入只有四百來萬兩地方留存和直接轉運九邊的田賦糧稅是不算的,去掉正常開支之後,每年不過勉強維持罷了。倘若如此下去而不加以改變,那就意味著這筆舊賬恐怕要欠到天荒地老。
所謂財政,歸根結底就兩點:收與支。財政出現了問題,解決辦法也只有兩個:開源和節流。
高拱的做法是開源節流雙管齊下。
開源方面,一邊丈量田地,同時推行一條鞭法從國內徵銀;一邊開海開關關,指俺答封貢之後的邊關征收關稅;還從已經初見規模的京華各個產業開始立榜樣收商稅等等。
節流方面,不僅耗費巨大的遞運所被裁撤許多使用率低下的部分,甚至後來連隆慶帝的陵寢都是直接用了嘉靖修給乃父的那處,搞出孫子用爺爺陵寢的怪事當然嘉靖當年修了之後實際上沒把老爹的陵遷過來,諸如此類之事,高拱頂著壓力幹了許多。
高務實在革新驛站疏裡表示,如果站在現在的立場上批評高文正公當年的處置,那是非常不公道的。因為,在高文正公秉政的八年裡,朝廷不僅填補上了一千多萬兩的巨大虧空,而且基本建設完成了九邊的新防禦體系指譚綸、戚繼光提出的空心敵臺體系,這其中前前後後花費的約兩千萬兩銀子,若不靠開源節流,難道指望天上掉下來?
但前人有前人該做的事,今人也有今人必須承擔的責任。遞運所在當年是不撤不行,而在如今,卻也需要思考該如何繼續。
乍一看,遞運所的問題想要解決,也可以按照此前急遞鋪的思路來,即開放民用服務,以之賺取資金維持國家公共職責。好比急遞鋪既然可以為民間送信,那麼遞運所當然也可以為民間送貨,看起來完全是一回事啊,能有多難?
然而遞運所的情況還真有不同,原因出在遞運所的人員來歷,以及其在地方上的所屬管轄部門完全有別於水馬驛和急遞鋪。
剛才說過,遞運所有個職務叫做“百夫長”。百夫長,這個詞一聽就是軍方體系的。
沒錯,遞運所的主要人員的確來自於軍方,確切的說,是主要來自於地方衛所,但它的管理權又不太統一。
何謂“管理權不統一”?作為驛傳系統的一部分,遞運所在朝廷層面也一樣歸屬兵部車駕司管理,但它在具體執行中,則由所在地的府、州、縣、衛管轄。
如成化年間,山西共有21個遞運所,其中12個歸屬所在縣管轄,6個歸屬所在散州管轄,2個歸屬所在直隸州管轄,1個由府管轄。
而在實土衛所地區,遞運所則歸屬所在地的衛所管轄,初刊於弘治元年1488年的遼東志裡記載的遼東地區33個遞運所,就全都由衛所“帶管”。
本來就挺複雜了,卻還有更扯皮的。比如這種歸屬還時有調整,如永樂四年1406年,原屬於高郵州的界首遞運所、屬於江都縣的邵伯遞運所,就忽然被劃歸揚州府管轄去了。
衛所管轄的遞運所也有同樣的情況,如永樂五年1407年普定衛的尾灑遞運所改由安南衛管轄。
與管轄權相伴,遞運所大使也得跟著本所一起,歸入所在地的府、衛官員序列。除了少量發配的罪囚之外,遞運夫、防夫都主要從民戶或軍戶中僉派,歸入州縣的驛傳徭役之中。
遞運起夫的總原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