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朝歸倭附(十四)君權臣權,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詹事由內閣,各衙門由各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
然則,每論及此處,皆會有堅持所謂明代君主獨裁之論者聲稱廷推之最終決策權仍於皇帝手中,故廷推僅為皇帝之參考,為皇帝統治之工具,於君主之用人權,實毫無侵害。
可如果細究君主於廷推中之角色,縱使名義上之決策權仍在君主手中,然觀實際運作就會發現,皇帝仍會遵循廷推之結果。
《世宗實錄》卷101中記載:“詔自後推用大臣,必眾論共與者,方可擬聞。如一時訪論失真,許科道官糾舉。”
有時皇帝不遵循正推之結果——也就是吏部按候選人之才能、資歷、聲望等等所列於名冊之前者,而偏偏要選陪推,即為名簿上列名靠後者,往往也會被群臣譴責,而當事人則會推辭,不接受官位,以免成眾矢之的。
《明史》卷233《王宗沐傳附王士性》中記載:“河南缺巡撫,廷推首王國,(王)士性次之,帝特用士性。士性疏辭,言資望不及國。”
如此之事,於有明一代並非個例。
正如劉渝龍於《明代文職大臣廷推制度探略》中所說:“(廷推)它是經吏部初步醞釀出大臣人選後,再由廷臣會議商榷,共同推舉出素孚眾望、德才兼備之員為大臣人選夕供皇帝擇用。
這在客觀上對當時空前膨脹的皇權是一種制約。每當皇帝違制任用大臣時, 常有以維護封建王朝典制為己任計程車大夫挺身而出,慷慨陳詞,進行抵制。
嘉靖初,世宗以特旨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席,廷臣便以席書不由廷推進用,交章誘之,迫使其屢辭新命。
萬曆十九年夕,趙志皋、張位奉特旨入閣,吏部尚,極言特簡非制,唯廷推‘廣忠集眾,而杜偏聽之奸,絕阿私之患’。因反對者眾多,抗詞亦甚激烈,神宗被迫表示‘不為後例’。”
有意思的是,正是這種分割皇權的功能,令韃清統治者憤忿評說:“簡灌出自廷推,實為明代敝政。”“用人乃馭下大權,太阿豈宜旁落!”。
如此一來,所謂廷推僅為皇帝用人之參照,不影響君主獨裁之論,也就不攻自破。而臣權於國家決策之中的影響力,也就顯而易見。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與月票支援,謝謝!
ps:大家看本書能看到今天,想必也發現了,從我的寫作風格來說,一旦開始寫“理論”必然意味著劇情走向要出現變化。這一章和下一章將會是高務實與朱翊鈞關係出現微妙變化之前的理論鋪墊。這兩章中提到的某些問題,也正是後續對高務實為人與施政能力的考驗,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