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霸道借住,民心變動,我有一本氣運天書,從南遊,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答應又能如何,夏國的國書根本就不是商量,今天拒絕,明天夏軍就會攻打我國郡城重地。”
“是啊,金人都不是夏軍的對手,我梁國現在國運遭厄劫重創,亟待恢復,哪有抵抗之力。”
“恥辱啊,恥辱……”
坐在三爪蛟龍椅上的梁侯趙啟,聽著殿內爭吵,不由緊皺眉頭掃視全場。
所幸站在最前面的幾位重臣,依然保持著風度,顯然腹中有貨。
這時公子趙尋見趙啟似有問詢之意的眼神,連忙出列回稟:“啟奏君侯,兒臣以為,越是國家艱難,越是不能軟弱,否則什麼豺狼虎豹都敢上來咬我大梁一口。”
趙尋作為嫡子,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代梁侯,他一開口,馬上就讓殿內安靜下來。
“我國現有機動兵力十萬有餘,再加上最近組建的兩萬武卒新軍,堪稱軍力雄厚。若不是國家用度不濟,兒臣早想請命收復河北之地。”
“汾鐵郡是東大門,那邊可沒有寬闊的梁河阻擋……西原郡危矣!”
公子趙尋堅守開戰的說辭,有理有據,讓很多主戰派大臣連連點頭。
趙啟肯定也是不想遭受屈辱,這番話算是說進心坎,於是微微頷首道:“尋兒說得有理,白卿、成卿、奚卿,你們幾位可有見解。”
戶部尚書白修齊心頭一緊,不過還是直言不諱:“君侯,微臣認為不可強硬對夏開戰,國庫空虛,難以支援十萬人以上的大戰。”
“拖到今歲秋稅上繳,國家或有轉機!”
另外站在白修齊身邊的宰相成舉,開口更是石破天驚:“臣看過汾鐵、安梁的軍報,覺得夏軍勢大,不可阻擋。”
“臣以為,當果斷同意夏公所請,以免我們大義有失。”
“若我汾鐵出讓,夏軍依然緊逼,則我梁人當能看清其強盜面目,上下一心共同抗敵!”
此等賣國之言一出,朝堂頓時沸騰,不少清流站出來指責成舉。
趙尋更是不悅,示意黨羽請命:“丞相病重湖塗,應閉門修養一段時日。”
趙啟默然同意,讓太監請走成舉去看太醫。
“君侯,臣願抬棺出征,堅守汾鐵郡,不使夏國一兵一卒踏足西原!”一向低調的兵部侍郎奚越澤,突然冒頭堅定主戰,惹得趙啟刮目相看。
梁侯之意昭然若揭,成舉又是如此下場,殿內“投降派”再也不敢吭聲。
最後,鑑於趙尋沒有大戰經歷,趙啟命奚越澤為援軍主帥,領大梁禁軍五萬馳援汾鐵,只要保持目前境況就算有功。
三月二十八日,汾鐵郡守派出使者,前往夏軍大營面見周柏,嚴厲拒絕了借住請求,點明這是侵略行徑。
“姻親之國,何以至此乎!孤一心抗金,想救助梁州千萬百姓,梁國朝廷無人理解……痛哉,惜哉!”
事後周柏一番感人肺腑的誠懇之言,在隱蔽黑手的推動下,很快傳遍梁國主要城市。
此後一月,夏軍圍住汾鐵城,沒有進攻,可也沒有離開。
哪怕奚越澤率領的援軍抵達,也只是隔著大營遙望,並無攻擊之舉。
夏軍在幹什麼?他們在幫助汾鐵郡各地的百姓,補種春苗,同時設立賑濟點,給饑民發放糧食、鹽醋、衣物……
不知不覺間,梁國蛟龍依舊桀驁,可民心氣運,卻宛若第二個頭顱,有了不同的想法。
四月底,北屈郡夏軍再度拿下兩縣之後,於北屈郡城前線受阻,險些敗退回安梁。
對外戰況公佈,說是金國先鋒鐵騎入境,糧道被斷,沒有安全的大後方基地導致。
還好梁夏邊境的糧臺重鎮,因為佈防及時,並未被突襲得逞。
千餘金軍哨騎,繞過防線,踩著綠野新苗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