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一章 這樣的朝鮮該不該揍?,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見濟看了一眼這位年輕的國王,心裡冷笑了一聲,並無半分同情和可憐。
實際上,作為中國人,朱見濟對周邊國家真沒什麼好印象。
包括朝鮮。
除了後世被大肆宣揚的巴基斯坦。
有句話說的好,國家和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你強大了,能給大家分蛋糕,你就是永遠的老大哥。
你沒落了,成了蛋糕,曾經的小老弟就能來你家又吃又喝。
想一想,當年蘇聯老大哥差點用鋼鐵洪流從蒙古草原南下就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要知道那個時代,蘇聯和中國是同一陣營,而且信仰相通。
就這,蘇聯老大哥為了它自身的利益,甚至都打算用核彈。
至於朝鮮和巴基斯坦。
那是利益使然,不得不跟在中國的屁股後面。
何況此朝鮮非彼朝鮮。
當下的朝鮮是在高麗的基礎上成立的李氏王朝,包括了後世韓國的領域,首都在漢城,也就是後世韓國首都首爾,在後世被南韓改名首爾。
對當下這個朝鮮的認知,朱見濟其實印象不好,而且國史館那邊有大量書籍可以佐證,在決定今年對朝鮮出兵之前,朱見濟早就讓魏鐵坨坨調出檔冊查閱了。
知道了很多讓人不得不出兵朝鮮的事情!
大明當下和中後期的朝鮮確實聽話,但和後世的韓國一樣,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洪武元年(1368年)的時候,太祖朱元璋北伐,元朝勢力退回大漠,朝鮮當時還叫高麗。
趁著元明之戰,高麗國王派李成桂率領大軍迅速向北推進,侵佔了鴨綠江到圖們江以南的區域,並不斷繼續北擴。
此時的東北地區局勢十分複雜,一個是元朝的殘餘勢力還比較強盛,另外朝鮮又不斷北擴,面對大明的迅速推進,朝鮮開始和元朝殘餘勢力勾結了起來。洪武十四年(1382年),太祖朱元璋命令元朝降將胡拔都深入東北地區招撫女真各族,第二年,胡拔都進抵端州,女真首領金同不花投降。
此時李成桂……嗯,李成桂此時還不是朝鮮國王,只是一個有兵有權的大臣,李成桂竟然率兵出擊明軍,雙方戰于吉州平。
結果明軍敗退。
洪武十六年(1384年),大明又派軍準備接管故元合蘭府轄區,高麗依然出兵抗拒,明軍因兵力單薄,還是被高麗軍擊退。
洪武十八年(1388年),太祖朱元璋決定在大同江以南設立鐵嶺衛,並命令戶部向高麗國王發出了外交通函:“以鐵嶺北東西之地舊屬開元,其土著軍民女直、韃靼、高麗人等,遼東統之;鐵嶺之南舊屬高麗,人民悉聽本國管屬。境疆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復有侵越”。
然而高麗國王接到該外交通函後,歪曲歷史,狡辯道:“鐵嶺迤北,歷文、高、和、定、鹹諸州以至公山僉鎮,自來系本國之地。”
面對高麗國的如此態度,太祖朱元璋決定使用強硬手段,派軍強建鐵嶺衛。
高麗認為大明和元朝勢力在東北難分難解,因此不可退讓,於是派遣全國八道精兵進攻遼東地區,同年,由李成桂率領5萬大軍(號稱10萬)渡過鴨綠江,準備進攻遼東。
不過大明早有防備,李成桂不敢貿然進攻,但也逼得明朝為了增強遼東的防禦,將鐵嶺衛後撤到遼河一帶。
洪武二十二年(1392年),李成桂終於軍變奪取了政權,建立李氏王朝,成為一代開國太祖,但鑑於明朝的強盛,李成桂也為了穩固統治,不得不主動要求和大明通好,向大明稱臣,並請求改國名為“朝鮮”。
看起來似乎懂事了?
然而李成桂稱臣納貢不過是為了緩和和大明的緊張關係,成為大明的藩屬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