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九章 大明後花園的建設,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百萬石,應該夠永珍用一段日子了。

本來人口就不多。

而且這個時代的百姓,一天只吃兩頓,一百萬石就是一千萬斤左右,足夠永珍轄境內所有人口一個多月的消耗。

而現在已經四月份,只要再撐幾個月就秋收了。

也就是說,還需要輸血到永珍轄境三四百萬石。

戶部有!

不過在輸血給永珍的時候,必須讓大明過去赴任的官員,趕緊組織當地百姓把農業生產恢復起來,否則大明還要持續輸血一年,那就需要一千多萬石糧食,是大明年產量的一半。

這可支撐不了!

當然,這麼輸血肯定是有道理的,一方面養活永珍的人口。

人力就是資源。

另一方面……

老子不把車邦金礦挖光就算我輸!

陳循笑意玩味,“陛下,只增發一億兩大明寶鈔麼,全部投放永珍布政使司的轄境?其實根據大明銀行在占城、交趾的支行的調查,這兩個布政使司轄境內,其實還可以增發一定數額的大明寶鈔而不會影響物價,因為戰事的影響,這兩個地方的物資少,當地的舊官府發行的金銀貨幣貶值很快,現在投放大明寶鈔過去,並以官府行文、律法的方式固定物價的話,是可以大賺一筆金銀回國的,而且百姓還會擁戴此舉。”

對於當地百姓而言,大明寶鈔本來就是官方貨幣了。

因為戰事導致物資稀缺,所以金銀在當地不值錢了。

如果大明寶鈔能夠堅挺,固定物價,那百姓肯定願意把金銀換成大明寶鈔——實際上,金銀才是真正的硬通貨。

只不過當下不是。

因為現在的中南半島,所有規則都可以由大明來制定,所以在中南半島那邊,大明寶鈔才是真正的硬通貨。

朱見濟喲嚯了一聲,“陳尚書,奸商本色了啊。”

現在往中南半島發行大明寶鈔,說好聽點就統一轄境內的貨幣體系,充盈市場上的貨幣數量,避免出現通貨緊縮。

但事實上卻是赤裸裸的搶劫。

關鍵是這個搶劫再赤裸,中南半島那邊的普通老百姓也看不出來,就算是有識之士看出來了,南錦衣衛有的是辦法讓這些有識之士閉嘴。

陳循立即行禮表示謙虛,“哪裡哪裡,陛下過獎了。”

作為大明的財神爺,這些年自從大明銀行成立,大明寶鈔全面推廣之後,陳循進步之大,已經儼然是大明第一金融大老,對貨幣的流轉、變現的理解,可能已經超過朱見濟了。

陳循甚至打算著書立說。

寫一本關於紙幣的經濟學說作品出來,並以此形成一套關於紙幣的理論體系,以後可以用來作為大明銀行內部的學習手冊。

朱見濟和陳循也是一丘之貉,樂道:“那依陳大奸商看,咱們在交趾和占城,增發多少大明寶鈔比較合適?”

陳循道:“根據這兩地的大明寶鈔的流通和保有量,大明銀行給了一個保守的數值,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轄境內,還可以增發三千萬兩的大明寶鈔,占城因為地少人少,只能承受一千萬兩了,但是這一次增發大明寶鈔到這兩地,必須要有相關律法做保障,明確保障大明寶鈔和各種物資之間的價格,不能因為增發而導致物價飛漲,這樣的話,咱們的增發毫無意義。”

朱見濟愣了下,“有點難啊。”

物價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市場規律,你投入的大明寶鈔多了,物價就肯定要增長,這也是自己為何給永珍輸血一百萬石糧食,同時投入發行一億兩大明寶鈔的原因之一。

陳循道:“是可以的,只要大明寶鈔的信用體系不崩,大明寶鈔增印發行當地後,適當的提高兌換比率,百姓見有利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一不小心原來自己才是列強

乘陽

都市極品猛男

北冥小妖

天劫:重生未央宮

培心堂主

毒妃權傾天下

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