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9章 弊端,臨高啟明,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事更是精進。聽說是大頭目宴請貴客,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烹調美味。
做得東西,在現代時空並不稀罕,不過是廣式早茶的點心而已,臨高本地不缺海鮮,天廚醬園又提供了各種現代調味品,所以做出來的茶點與現代時空也沒太大的區別。但是在本時空,這些東西就變成極難得的“珍饈”了。
因為缺少麵粉的關係,這些“廣式茶點”並不公開銷售,只用作穿越者自用和招待土著貴客。王兆敏自然沒有吃過,看到端上來的半透明的餃子裡包著紅色的蝦仁,碧綠的豌豆,已經是有些呆了。待吃到嘴裡,王兆敏閉目細品,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因為是夜宵,不備酒,但是煙和茶卻是上好的。王兆敏飯後一支菸,玩味了許久,才笑道:“真是看不懂你們這些人!”
這是比較深入的話了,和一直說得場面話不同,鄔徳知道王師爺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動,他有意製造輕鬆的氣氛,正是為了和王兆敏能深入的談談,看看有沒有收服他為己所用的可能性。
“如何看不懂?”
“以你們的吃穿用度,澳洲必然是個民豐國富的好地方,好好的在自己家鄉不待,非要背井離鄉到臨高這個窮鄉僻壤。到底所為何來?”
鄔徳乾笑幾聲,想我總不能現在就對你說是為了“統六合,匯八荒”,你還不當我是神經病。就算小一點的目標――入主中原,說出來也得嚇死你。只得道:“不足為外人道。”
王兆敏卻在想,大約這夥人是澳洲當地的達官顯貴,大約不是國內黨爭敗陣,就是宮闈裡的鬥爭失利,只好帶著徒眾親族涉海逃亡到大明來。看他們修道路,建房屋,疏浚河流港口,很有要在這裡長居的打算。
若是這樣的話,倒可以勸他們上書,以示內附。以他們的才智以及種種精巧的澳洲貨物,只要事先進京活動一番,再呈覽御前,朝廷大約不會不準。要是朝廷准許他們落戶在臨高的話,也算是解決了眼前的一樁麻煩事。
“貴眾到了大明,難道就準備在這臨高一隅長期待下去嗎?”
“王師爺有何高見?”
王兆敏就把自己的見解說了一番。鄔徳心裡不以為然――這種招安的事情,眼下還根本談不到。王兆敏見他不感興趣,只好嘆息了一聲,不再說下去了。
鄔徳卻不便冷了他的心,道:“王師爺,不是我們不知道好歹。我們雖然學識淺薄,總還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王兆敏一怔,知道他說的有理。以澳洲人的所有之物,若是讓朝廷知道了,且不說皇上如何,就是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兒,還不是視他們為一塊大大的肥肉?到時候種種刁難盤剝,敲詐勒索不問可知。
“是,是,貴眾顧慮的是。”
當下不再談這個問題,繼續談及徵糧的細節。王兆敏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議“私費”,也就是徵糧過程中縣令照例有的一份好處。
這份好處,不僅縣令要有,縣裡的縣丞、典史之類的佐貳官員都要沾潤一點,不過大頭是在縣令身上。至於王師爺,也有一筆好處,照例在一百兩銀子上下。
過去雖然也有包戶,但不是總攬,還要到縣裡來匯總,到底如何分潤,照例由王兆敏主持,現在既然歸了澳洲人總攬,這筆費用就得事先說說明白。
這筆好處,自然是從“浮收”裡來。據王兆敏說,臨高的慣例的浮收是正額每石附加三鬥到三鬥五升之間,視年景不同而定。
這筆浮收裡,有一斗就是“私費”,也就是縣裡官員的好處,常規在八百石到一千石上下。
鄔徳點頭,這個資料和社會調查組得來的數字不大一樣,似乎要低一些。回頭得叫社會調查組再重點抽樣調查一番。
“雖說是正額一石的耗米照例是三鬥,實則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