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尚書·夏書·禹貢,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2],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
導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又東北,入於河。
註釋:
[1]導:疏導。合黎:山名,在今甘肅張掖及下轄山丹、高臺、酒泉之北。[2]餘波:下游。流沙:《史記集解》載鄭玄引《地理志》:“流沙居延西北,名居延澤。”即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嘎順淖爾,蒙古語意謂“苦海”,又稱西居延海。[3]華陰:華山的北面。[4]孟津:一名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孟州西南。[5]大伾:山名,在今河南浚縣東南。[6]降水:指漳、洚合流的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鄉間進入黃河。[7]播:分佈。九河:指兗州之九河。[8]同為逆河:九河下游又合而名為逆河。同,合。[9]漾:漢水上游。[10]滄浪:漢水之下游。[11]三澨(shi):鄭玄說:“水名,在江夏竟陵界。”竟陵,今之天門。[12]北江:即漢水。[13]沱:長江的支流。[14]東陵:舊注以為是漢代盧江郡金蘭縣西北的東陵鄉。蔡傳謂在今岳陽。[15]迤(yi):斜著延伸。《說文》:“迤,衺行也。從辵,也聲。《夏書》曰:東迤北會於匯。”[16]匯:曾運乾說:“匯為淮之假借字,兩大水相合曰會。江、淮勢均力敵,故云會。古江、淮本通。”[17]中江:指岷江。[18]沇:水名。濟水的上游。[19]溢:水動盪奔突而出。滎:滎澤。[20]陶丘:在今山東定陶。[21]東會於泗、沂:沂水流入泗水,泗水流入淮河。淮河在今江蘇阜寧東入海。[22]鳥鼠同穴:山名,即鳥鼠山。
第二段,概述大禹治理山水的功績。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1],九山刊旅[2],九川滌源[3],九澤既陂[4],四海會同[5]。六府孔修[6],庶土交正[7],厎慎財賦[8],鹹則三壤成賦[9]。中邦錫土、姓[10],祗臺德先[11],不距朕行[12]。
註釋:
[1]四隩:《國語·周語》:“宅居九隩。”注云:“隩,內也。九州之內,皆可宅居也。”隩:可以定居的地方。宅:居住。[2]九山:上文所舉的九條山脈。刊:削除。旅:道路。[3]九川:上文所舉的九條河流。滌源:疏通水源。[4]九澤:上文所舉的九個湖澤。陂:修築堤防。[5]四海:《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會同:會同京師,指進貢的道路暢通了。[6]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孔:很。修:治理。[7]交:孔傳:“俱也。”正:標準,這裡指符合標準。[8]厎:定,規定。[9]則:準則。三壤:上中下三等土壤。成:定。[10]中邦:中央之國,指天子之邦。錫:賜。《尚書易解》:“中邦錫土姓,謂封建大小諸侯。”[11]祗:敬。臺(yi):以。從於省吾說。[12]不距朕行:鄭玄說:“不距違我天子政教所行。”
五百里甸服[1]。百里賦納總[2],二百里納銍[3],三百里納秸服[4],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5]。百里採[6],二百里男邦[7],三百里諸侯[8]。
五百里綏服[9]。三百里揆文教[10],二百里奮武衛[11]。
五百里要服[12]。三百里夷[13],二百里蔡[14]。
五百里荒服[15]。三百里蠻[16],二百里流[17]。
東漸於海[18],西被於流沙[19],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20]。
禹錫玄圭[21],告厥成功。
註釋:
[1]甸服:古代在天子領地外圍,每五百里為一服役地帶,按遠近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胡渭說:“五千裡內皆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