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毛詩序,俠影美顏,德蘭Y,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召南》中的首篇。《騶虞》是《詩·國風·召南》中最後的詩篇。[16]《周南》《召南》: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周、召分陝,以今陝州之陝原(今河南陝縣)為斷,周公主陝東,召公主陝西。乃詩不繫以陝東陝西而各系以南者,南蓋商世諸侯之國名也。”宋程大昌《考古編》認為南是樂歌。近人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南》又考定南為一種樂器,孳乳為曲調之名。[17]哀窈窕:哀即“愛”。鄭玄訓“衷”,殊欠妥。揚雄解“善心為窈,善容為窕”。

賞析:

《詩經》作為一部古代的詩歌總集流傳到漢代,已經成為一種具有各種不同派別的學問。齊(轅固生所傳)、魯(申公所傳)、韓(韓嬰所傳)三家詩都立於學官,成為官學,三者全屬今文學派。毛詩後起,屬古文學派,其學直到漢末,還不曾被官家承認而只透過私學在社會上流傳,但不意卻能獨步於後世。齊、魯兩家,各以地名稱學,可見系當時的地方學派;韓、毛兩家,各以姓氏稱學,可見均系一家之言的學說。但這四家詩學,都同屬漢代的學風,其解《詩》雖大相徑庭,可是在推斷方法上出手卻如出一轍。班固《漢書·藝文志》論三家說詩,“鹹非其本義”,於毛詩,則稱其“自謂子夏所傳”。“自謂”兩字,微意可窺。班固所談,不同一般經生之拘迂,確有其獨特之識見在。

毛詩的傳授源流相傳為:孔子刪詩授卜商(即子夏),商為之序,後來遞相授受到荀卿,荀卿授魯國毛亨,亨作《故訓傳》,授趙國毛萇。時人稱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故稱《毛詩》。漢末鄭玄為之作箋,唐孔穎達等又因鄭箋作《正義》。到清代,馬瑞辰著《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除糾孔之失外,頗多創見。陳奐著《詩毛氏傳疏》三十卷,又舍鄭用毛,發揮義蘊頗多。惟鄭雖不盡遵毛,實亦別有所得,王國維《玉谿生年譜會箋序》曾論及之。可見各家都各有短長,不可執一而取,務宜擇善而從才是。以上諸書,當是研究漢代《詩經》學的最重要的參考書。

據魏源的《齊、魯、韓、毛異同論》說,三家詩都有序而亡佚,惟《毛詩序》獨存。這裡所錄的為列於《國風》首篇《關雎》題下的一篇序言。舊日選文,自蕭統《文選》始,都是這樣選錄的,可是其中也有大小序的論斷之別。如《文選·毛詩序》《十三經注疏詩序》等,以“《關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國焉”,名《關雎序》,稱“大序”,以下稱“小序”,這原本於漢人相承之說。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則恰好與之相反,而以“詩者,志之所之也”至“是謂四始,詩之至也”,謂之“大序”;其各序一詩之由者,謂之“小序”,後來宋人大都相承此說。唐成僎《毛詩指說》又以各詩序文第一句稱為“小序”,以後文字都屬“大序”。孔穎達《毛詩正義》又以《關雎》前列諸文皆為“大序”。今既選此節全文,自當以孔氏為準,無暇與其他異說辯難。

序中所說的“《關雎》,后妃之德也”,“《關雎》《麟趾》之化”等等,自然是漢人穿鑿附會上去的東西,與作詩的本意無涉。譬如同一首《關雎》,毛詩以為美詩,三家詩又以為刺詩,《韓詩外傳》卷五又以為美詩,與《內傳》不同。忽美忽刺,漫無定準。當然,在人世間原不乏醜惡的現象和美好的憧憬,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詩自不免有美有刺,但如果把所有的詩都說成是非美即刺,就未免將文學的表現看得過於政治化和簡單化了。這種立論自然是不足為訓的,不過,正如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中所說:“他們的產物,包括他們的錯誤在內,就要反過來影響全部社會發展。”(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第489頁)比如,後世許多深文周納的文字獄,甚至舊紅學中的索隱派,似乎都與這套說詩的方法有牽連。這也就是我們務必要對這種錯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聖女助我修仙

貓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