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章 窮理,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爭議性的問題,已經有了更好、更完美的解釋,但是有一些,卻不盡然。

譬如張載,嗯,就是說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那個張載,他在《有命論》上,就有一點點跟二程不一樣的見解。

當然了,如果姜星火僅僅拿張載的東西出來,也不過是拾人牙慧,能反駁的東西有的是,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孔希路看著姜星火手裡啃了一半的桃子,卻是莫名地眼皮一跳。

可無論如何,眼下是不能有任何神色流露的,只能靜待姜星火出招。

姜星火頓了頓,道:

“窮理盡性,然後至於命。

盡人物之性,然後耳順。

老而安死,然後不夢周公。”

在一旁聽著的黃信似乎也想到了什麼,他脫口而出道:“洛陽之辯!”

李至剛也隨之恍然。

宋朝時,理學的學派裡,有兩大分支,其一是張載為代表的關學,其二是二程為代表的洛學。

洛陽之辯,正是理學這兩大學派的巔峰辯論,主要論點集中在“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禮儀教化”、“井田制”三個方面。

姜星火笑道:“橫渠先生有言,尹川解‘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只窮理便是至於命’。便所謂‘亦是失於太快,此義盡有次序。須是窮理,便能盡得之性,則推類又盡人之性;既盡得人之性,須是並萬物之性齊盡得,如此然後至於天道也。其間煞有事,豈有當下理會了?學者須是窮理為先,如此則方有學。今言知命與至於命盡有近遠,豈可以知便謂之至也?”

這裡說個題外話,明明是二程,為何兩人開口閉口都是‘尹川(程頤)’?

這便是說,二程師承周敦頤,而二程的洛學,其實是後世儒家思想史後半段的源頭所在。

南渡之後,程頤的理論,由朱熹完成,世稱程朱理學;程顥的理論,則由陸九淵發展,至明代王陽明完成,世稱陸王心學。

在二程時代,尚未分辨為理學和心學兩大學派,僅呈現為二程兄弟間學術趣旨的某些不同,到了南宋朱熹與陸九淵的思想大論戰,遂使兩大學派形成,成為當世知識社會中最為突出的不同依歸。

而在眼下的明初,明儒們學的都是“程頤-朱熹”的這一套理學,所以提及二程,自然多是程頤。

迴歸正題,姜星火所言,其實是張載對於《有命論》的另一種解題思路。

三種解題法還是用公式來表述方便理解:

一《有命論》二程解題法:窮理=儘性=知天命,實操難度:窮理>儘性>知天命

2《有命論》正常解題法:(窮理+工夫)+(儘性+工夫)≠知天命=有命+工夫

三《有命論》張載解題法:窮理→儘自己性→盡人類性→盡萬物性→知天命

在張載的著作《橫渠易說》裡面,對此就說的清楚。

“窮理亦當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從此就約,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天下之理無窮,立天理乃各有區處,窮理盡性,言性已是近人言也。既窮物理,又盡人性,然後至於命,命則又就已而言之也。”

這裡面也延伸出了張載和二程不同的《格物論》,張載主張從窮一物之理到窮多物之理,二程主張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積習既多,然後脫然自有貫通處嗯,王陽明就是這麼格竹子格到吐血的。

不過今日姜星火與孔希路辯經的重點不是《格物論》而是前置的《有命論》。

孔希路開口道:“洛陽之辯已有公論,窮理盡性知天命實乃一體,你便是生穿硬鑿,道理依舊是這個道理。”

“果真如此?”

姜星火笑意吟吟地看著他,似乎就在等他說這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美人骨

公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