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9章 廷辯,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襲,鞍馬一副。”
“.譽寫監生、生員、儒士各銀十兩,鈔三十錠,彩幣一表裡。”
到目前為止,算是把老朱第二次愉悅送走了。
由於是正經的朝會,所以還是來了一句習慣性的“有事可奏,無事退朝。”
在這一片和諧歡快的氣氛中,大家都鬆了口氣,沒人會在這時候找事的,王景都躺闆闆了,誰還想上去觸黴頭?
可這口氣剛鬆了一半,便忽然有人排眾而出,正是工部尚書黃福。
“臣有本奏。”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准奏,黃尚書但講無妨。”
黃福應了聲後,便將早已打好腹稿的奏疏唸了出來。
“《太祖高皇帝實錄》有載:理財之道,莫先於農;為國之道,以足食為本。軍國之費皆出於民,若使之不得盡力田畝,則國家資用何所賴焉?農者乃為治之先務,立國之根本。”
“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先王之世,野無不耕之民,室無不蠶之女,水旱無虞,飢寒不至,自什一之途開,奇巧之技作,而後農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之,欲人無貧,得乎?”
“古先哲王之時,其民有四,曰士農工商,皆專其業,所以國無遊民,人安物阜而致治雍雍也。務俾農盡力畎畝,士篤於仁義,商賈以通有無,工技專於藝業。所以然者,蓋欲各安其生也,所謂‘民有常產則有常心’,士農工商各居一業,自不為非,古之至理也。”
“臣聞陛下欲開海禁、行商貿,以求財利,為國大不妥也,望陛下深思之。”
黃福話音落下,整個華蓋殿開始變得安靜了起來,只餘下間或起伏的呼吸聲。
朱棣皺了皺眉,拿起龍案上還熱乎的《實錄》冷笑了一聲,問道:“黃尚書的意思是朕違背了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嗎?”
“法無古今,唯時而已。”
當這句話從黃福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怎麼都讓大臣們感到有點奇怪。
“臣並無此意。”
黃福連忙否認,隨即又恭敬地說道:“臣以為,只是如今國家方經戰亂,正是應該與民休息,勸科農桑的時候,此‘時’與洪武開國之情形並無區別,既然‘時’一樣,那麼‘法’便不應該更易才好。”
得,黃福這是版本更新,迭代新打法、發力新賽道了。
他也不嘴硬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而是按著姜星火的理論,承認“法”可以變,但是得根據“時”來。
那麼四年靖難之後的現在,整個北方乃至江淮都被打爛了,跟洪武開國時候的情況沒什麼區別吧?
這時候朱棣不好在說什麼了,他也委實辯不明白,於是看向了姜星火。
老和尚今日告了假,不知道去忙什麼了,眼下也只有姜星火能說明白。
姜星火出列,拱手道:
“臣請廷辯,願陛下允。”
廷辯,亦作“廷辨”,也就是在朝堂上公然辯論,用以辨別是非曲直,是我鐵血大宋新發明才幾百年的一種吵架模式。
一開始在北宋就有了,但是當時高粱河車神還覺得“若廷辯,恐失執政之體”(出自《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二年》),所以往往只是關係到國家未來路徑的關鍵時刻,才肯由皇帝主持廷辯,譬如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延和殿廷辯】。
而到了南宋,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記載,完顏構的小朝廷裡對於主戰主和經常爭吵不休,所以就有了“執政中有論不同者,請與之廷辯”.而此風一開,南宋朝廷便不可斷絕了,執政(宰相)們隔三差五就廷辯,吵一輪方肯罷休。
大臣們當然都是讀史的,自然知道【鹽鐵會議】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