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時加入的是二期,孫權時加入的算三期。當時同樣也講究論資排輩,所以一期的老資格程普,才會在赤壁之戰中,不服從二期周瑜的指揮。如今,不要說二期的大將還有呂範、周泰、賀齊等,三期的驍將有朱然、潘璋等,就連一期的元勳也還有韓當、朱治兩位。另外,孫權宗族的將領也不可小覷,孫權的族弟孫桓就是出色代表。在這兩大類人物眼裡,陸遜想要來當他們頭上的統帥,在資歷和關係上,腕兒實在是差得遠了。

陸遜原名叫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氏。東漢的吳縣,即今江蘇省蘇州市,因為原來是先秦吳國的首都,基礎雄厚,所以依然是江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並且出現了四個著名的官宦家族,即陸氏、顧氏、朱氏和張氏,當時稱為“吳四姓”。而陸遜的家族,正是吳縣四姓中,世代為官而且名聲最高者。

由於父親早死,陸遜從小跟著在廬江郡當太守的堂祖父陸康,在郡治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生活。當時,附近的袁術因軍隊缺糧,派人向陸康索取。陸康反對袁術非法割據淮南,斷然拒絕。袁術就派遣孫策進攻陸康。圍城兩年後,舒縣城池陷落,七十歲的陸康憤懣而死。幸好在孫策出兵之前,陸康就讓十一歲的陸遜迴轉吳縣老家,因而逃過一劫。不過陸氏家族,從此也就成了孫策的仇家。

十九歲的孫權成為江東新主時,陸遜十八歲,已經成年。但是,此後三年間,他都沒有出來為孫權效力,明顯是過去的仇怨在起作用。三年後,在孫權的用心爭取之下,特別是孫權又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作為對過去恩怨的一種特殊彌補,陸遜受到感動,加之也為家族的政治前途著想,二十一歲的他,才開始為孫權盡忠效力,仇人就變成了親人。

兩年之前,陸遜協助呂蒙,攻殺關羽佔領荊州,展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孫權才將千鈞重擔放在陸遜的肩上。但是,在上面兩大類將領看來,論資歷,你陸遜連第三期也都不是最早的,論關係,你此前還是老孫家的仇人,心中自然對你陸遜不服。還有很微妙的一點,就是此前孫吳的三位主帥,從周瑜到魯肅和呂蒙,那叫一個清一色。什麼清一色呢?堪稱地域上的清一色,都是江北人氏。周瑜的家鄉廬江郡舒縣,在今安徽省廬江縣;魯肅的家鄉臨淮郡東城縣,在今安徽省定遠縣;呂蒙家鄉的汝南郡富陂縣,在今安徽省阜南縣。孫吳政權有三大支柱力量,即江北人士、江東土著和孫氏宗族。江北人士大多是在孫策打回江東創業時跟隨而來,而江東土著則多半是在孫權繼承權位之後才加入,所以前者要比後者的資歷老。資歷上的歧視,再與地域上的差異攪在一起,更加使得上面兩大類將領,對陸遜這第一個出身江東土著的主帥,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心理。於是,便出現了《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中記錄的狀況:“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持,不相聽從。”抵抗劉備的時候,各位將領有的是孫策時代加入的老部下,有的是孫氏宗族的高貴成員,他們各自矜持,不肯聽從陸遜的指揮。

強敵當前,眾將官不顧國家大局,反而擺架子,撂挑子,看你的笑話。碰上平庸之輩,要麼束手無策,要麼一怒之下殺雞儆猴,反而使矛盾激化,更加難以收拾。在這考驗主帥凝聚人心本領如何的時刻,陸遜這位孫吳主帥型名將的季軍,會怎麼來應對呢?

陸大帥的應對之策是三個字:講政治。他召集全體將領,上了一堂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思想教育大課。他端坐在上,手按寶劍,嚴肅說道:“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