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綁自己前來投降,那必定是想死。既然是想死,就沒有必要送人質來了!

衛演狼狽萬分,急忙回營覆命。公孫淵把牙一咬,下令從城南突圍而出。司馬懿早有防備,立馬給以迎頭痛擊。公孫淵帶著殘兵敗將,迴轉馬頭,又直奔東北,準備越過大梁水,逃往深山密林。到了這時,他才想到該去打游擊戰。不想逃到大梁水邊,即被魏軍鐵騎追上。一陣如砍瓜切菜般的衝殺過後,號稱“燕王”的公孫淵,連同其兒子當場死於非命。

接著,司馬懿縱兵攻入襄平,大開殺戒。共計斬殺公孫淵文武官員兩千多人,年齡十五歲以上的男性兵丁七千多人。襄平城中,屍積如山,血流漂杵,一片恐怖景象。自從董卓之亂前夕即佔據遼東,至此已達四十多年的公孫氏勢力,被徹底消滅了。遼東的地盤,以及所轄的三十多萬人口,也歸入曹魏王朝。而司馬懿則以上萬人的鮮血和生命,在自己的頭上又添上一道成功的光環。

當月,司馬懿率大軍凱旋班師。回到幽州的州治薊縣(今北京市)時,魏明帝派出的勞軍使團也趕到了。

首功司馬懿,加封昆陽一縣(今河南省葉縣),這樣他的封邑就有舞陽、昆陽二縣之地。在曹魏的異姓封侯者之中,封邑有二縣者,這還是破天荒的首例。以下的將士,也各有封賞。為了表示關懷,司馬懿把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老兵遣散回家,將領戰死者,送喪至原籍安葬。在薊縣宴飲犒勞三軍數日之後,司馬懿又繼續南下。

就在他優哉遊哉迴轉長安的途中,京城洛陽卻發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三十四歲的魏明帝曹叡,突然病倒床榻,生命垂危。於是,司馬懿再一次得到了從地方進入中央政治核心,出任輔政大臣的機會,從而為後來司馬氏取代曹魏打下了基礎。

遼東之戰結束了。對於這場戰役,應當如何評價呢?

如果單單從軍事才能來考量,司馬懿的用兵,顯示出如下的特色:一是事前就有周密的思考和計劃,對於公孫淵有客觀的瞭解和估計,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二是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戰術運用非常靈活,因而能夠使對方預先做好的種種抵抗設施,完全沒有發揮作用。三是進攻城池的時候,充分施展自己的絕招,令對方窮於應付。在冷兵器時代,城池攻堅戰並不好打。魏文帝黃初三年(222),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四員大將,出動多達對方兵力十倍以上的大軍,在江陵圍攻孫吳名將朱然的五千人馬,歷時六個月,卻沒有拿下,只好黯然退軍,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六十歲的司馬懿,在長途跋涉四千裡之遙,以勞攻逸的困難情況下,還能夠把數量不比自己少的數萬敵軍,一舉殲滅,取得完勝,這在曹魏的軍事史上,確確實實是相當罕見的經典戰例。

必須指出,攻佔襄平之後大開殺戒,又確確實實是司馬懿這場勝利的可恥汙點。他之所以這樣做,出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曹魏有成規在先。據《三國志》卷十四《程昱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記載,曹魏軍隊中,從曹操開始就定下一條法規,叫做“誅降”,就是“圍而後降者不赦”。凡是被包圍之後才投降的俘虜,一律殺無赦。因此,在司馬懿看來,此舉不過是照規矩辦事而已。二是遼東長期以來與曹魏對抗,如今被強力鎮壓下去,如果留下成年計程車兵,難免今後成為後患。按照成規讓他們消失,可以一勞永逸免除後患,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揮動了屠刀。當時的戰爭,就是如此殘酷。但是,無論出自任何理由,大規模屠殺已經繳械投降的俘虜,依然是司馬懿身上無法掩飾的惡行。與曹操對無辜生命的踐踏一樣,都應當受到最嚴厲的譴責。尊重生命,包括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永遠應當是做人最基本的信條。這正是:

襄平一片腥腥血,自有公心論是非。

要想知道司馬懿在軍事生涯中,最後一次用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