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力的蜀漢軍隊,使用這樣的陣法,來對抗以騎兵為主的曹魏軍隊,堪稱是最有效、最經濟和機動性最強的戰術。為何有效?因為足以防止騎兵衝擊,還能大量殲滅騎兵;為何經濟?因為偏箱車既能運輸物資,又能抵禦衝擊,一車二用;為何機動?因為車輛本身就是機動性工具,隨時可以轉移到任何需要佈陣的地方。

其實說到底,諸葛亮八陣圖的根本作用,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之下,把以步兵為主的蜀漢軍隊,打造成一支非常原生態的裝甲兵部隊;每八輛偏箱車,就是一輛機動性很強的裝甲車;若干組裝甲車,就組成了攻防兼備的裝甲兵團。這實際上就是後世裝甲兵團的老祖宗,只不過諸葛亮八陣圖型號的裝甲車,是用堅硬的木材製造,驅動的力量是人力再加牛馬力量而已。

據《三國志》卷一《武帝紀》記載,曹操在潼關之戰對付馬超的時候,曾經使用運輸車輛,排成兩列平行的屏障,叫做“甬道”,讓軍隊在甬道的中間推進,有效抵禦了馬超關隴騎兵的強勁衝擊。諸葛亮八陣圖,與曹操的甬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第三個謎團的答案。

現在講第四個謎團,陳壽的《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對孔明先生的用兵才能有負面性評價。那麼他的評價準不準確呢?

在這篇傳記末尾,陳壽充分肯定孔明的治國功勳後,又對其用兵才能評價說:“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短短十九字,引來後世爭論紛紛,有許多人還由此得出諸葛亮長於治國短於用兵的結論。那麼陳壽的這一評價準確嗎?

筆者認為頗有疑問。

理由之一,是不符合事實。首先,優秀的統兵主帥,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組建訓練軍隊,培養任命將領,制定戰役計劃,改進武器裝備,保障後勤供應,觀察天文氣象,利用地形地理,等等;而所謂“應變將略”,就是面臨軍情的突然性變化,迅速採取應對措施的能力,不過是用兵才能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如果以此來否定諸葛亮的全部用兵才能,明顯是以偏概全了。即使退一步說,諸葛亮確實在“應變將略”上有所不足的話,他在其他方面,比如以隆中對策設計總體戰略、以八陣圖訓練士兵、以木牛流馬保障後勤,等等,都表現出他作為三國頂級名將的全面素質。其次,單就“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而論,也並不符合歷史事實。“應變將略”的要點有二:一是先要有“突變”;二是後要有“應對”。請看他在北伐中的表現如何:

第一次,他親自北伐,在馬謖前鋒潰敗的緊急關頭,他採用迅速收兵撤退來應對,保全了蜀軍的主力精銳,以利此後再戰。

第二次,他親自北伐,強攻陳倉不利,撤退途中受到魏將王雙的騎兵追擊,他採用佈陣待敵來應對,結果斬殺王雙。

第三次,派遣將領陳式,率領非主力攻取武都、陰平二郡,魏將郭淮赴援,他採用親自揮兵阻擊來應對,郭淮退走,從而成功攻佔二郡。這一臨機應變的有效戰法,現今軍隊依然在運用,叫做“圍城打援”。

第四次,他親自北伐,撤軍途中,魏軍大將張郃率軍追擊,他又採用設定埋伏來應對,結果射殺張郃,震懾敵軍。

最後一次,他親自北伐,不幸病危,他又在臨死前吩咐採用分兵掩護、鎮定撤退來應對,有效保全了蜀軍的兵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釣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後

行雲飛絮

乾隆的皇宮歪傳

漫辰隨舊殤

帝尊甜寵,廢柴帝後馬甲掉了

金絲雀兒

全球災變:我召喚無限軍團橫推萬物

長亭白雪

國內民間小故事集

巨獸海天鬥羅

系統之渣女攻略

沐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