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且許諾:事成之後,將把長江以南的地盤,全部作為對孫權的獎賞。這下子孫權沒有了後顧之憂,立即命令呂蒙:進攻兵力空虛的荊州,並且很快就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訊息傳來,關羽的軍心徹底動搖。他只好從樊城的前線,撤退到江陵西北一百里處的麥城(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南)。此時,部下的將士紛紛逃亡,關羽見大勢已去,準備從這裡翻越西面的荊山,逃回益州。十二月,他和兒子在臨沮縣的章鄉(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北)被俘虜,當場被殺。頭顱被孫權送往洛陽,由曹操安葬在洛陽的南郊。關羽一死,劉備在荊州三個郡的地盤,全部落入孫權之手。諸葛亮在隆中所設計的兩路夾擊中原的戰略,就再也無法實現了。

關羽雖然戰死疆場,沒有取得圍攻樊城的最終勝利,但是他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依然應當得到客觀而公正的評價。

首先,在孫吳軍事力量介入之前,關羽對戰役全域性的指揮和部署,能夠充分利用天時和地利的客觀條件,能夠充分發揮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主觀優勢,從而取得擒殺對方兩員著名戰將,俘虜對方的三萬兵馬,動搖對方中心地區政治局勢的輝煌戰果,表明他也完全具備主帥型名將的才能。如果沒有孫吳軍事力量的介入,他最終取得攻佔樊城和襄陽的勝利,可能性很大。

其次,丟失荊州的責任,主要也不在關羽。以往不少學者認為,關羽驕傲自大,沒有搞好與孫吳的聯盟關係,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不然。原因在哪裡?“三國探客”告訴你。

前面講呂蒙的時候說到,當時孫權與劉備在荊州問題上的矛盾,其性質是雙方核心利益的嚴重衝突。後來雖然暫時以湘水為界,重新調整地盤,但是核心利益的嚴重衝突,並未得到根本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關羽個人努力與孫吳搞好關係,作用也不大,該偷襲時孫吳照樣要偷襲。倒是劉備應當深刻檢討。首先,他本人進攻曹操的漢中,專門安排首席大臣諸葛亮坐鎮後方大本營成都,可見他對鎮守後方的重要性,是有充分認識的。那麼關羽出兵時,他為何不調派重量級人物,去為關羽鎮守後方大本營呢?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趙雲,不僅忠誠英勇,穩重周密,而且當時並沒有特別任務在身,正好有檔期,可是劉備卻沒有這樣做。更為嚴重的是,他把麋芳這樣無德無能的角色,委任為南郡太守,去擔當為關羽鎮守大本營江陵的重任。結果呂蒙的軍隊剛剛殺到,麋芳就乖乖舉手投降,造成整個戰局全面逆轉。麋芳是誰?劉備小妾麋夫人的兄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其次,劉備不僅用人有點唯親,而且對戰局還盲目樂觀。當對方的兩位首腦,孫權和曹操,全都親自趕往前線督戰,親自指揮和調動本國的所有資源,戰爭機器全速開動的時候,劉備自己卻安坐在成都的王府不說,連趙雲也不派去幫忙,讓關羽在荊州一個人唱獨角戲。因此,結論很清楚:是劉備的用人不當和盲目樂觀,造成了丟失荊州;而首席輔佐諸葛亮,沒有能及時提出建議和提醒,也有一定的責任。

綜合關羽戰將型的能耐和主帥型的品質,以及圍攻樊城對曹魏產生的巨大影響,他完全應當評為蜀漢戰將型名將的第一名,或者僅次於諸葛亮的主帥型名將第二名。這就是歷史上關羽的真實形象。

關羽和張飛死時的年齡,史書都沒有明確記載。兩人最初追隨劉備,是在中平元年(184)鎮壓黃巾軍之時,年齡都應該在二十歲上下。這時劉備的年齡很明確,虛歲二十四。史書記載,關羽比劉備小,卻比張飛大幾歲。可見這時關羽的年齡應當在二十三歲左右,張飛應當在十九歲左右。根據這樣的推斷,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死時,應當在虛歲五十八左右。

劉備開創的蜀漢基業,最為興盛的頂點,就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秋天。這時在西邊的益州,劉備打下漢中,攻佔了益州的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