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三支力量。一是外戚,也就是皇后和皇太后的孃家人。二是宦官,即皇帝、皇后身邊的使喚人。三是以官僚家族為骨幹計程車大夫群體,屬於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的管理人。士大夫這個群體,不僅人數多,分佈廣,而且文化教育上有突出優勢,所以在國家體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由於他們把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精神標榜,加之又有權力爭奪的現實矛盾,所以對於操控皇權的宦官,有特別的憎惡和鄙視,曾經與宦官勢力發生激烈的流血衝突。《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說是“桓靈之間,主荒政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所謂閹寺,就是宦官,士大夫與他們為伍會深感羞恥。
還有很特別的一點文化因素,就是兩漢時期,對於男性,特別是士大夫群體的男性而言,切除外陰生殖器官,是一種無比巨大的痛苦和恥辱。寫出千古不朽作品《史記》的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無辜受到漢武帝的嚴厲懲罰,被施以宮刑。所謂宮刑,又稱腐刑,是對男性“去勢”。司馬遷受刑之後,痛苦萬分,他在寫給友人任安的書信《報任安書》裡面說:“行莫醜於辱先,垢莫大於腐刑。”最醜惡的行為,莫過於辱沒祖先;最巨大的恥辱,莫過於遭受腐刑。為什麼遭受腐刑是最巨大的恥辱,那是因為受刑者從此變成不男不女的狀態,要被他人視為醜惡的異類,還會造成家族支系繁衍傳承的突然中斷。而宦官之所以受到士大夫群體特別的憎惡和鄙視,生理上的缺失,這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之下,曹操巨大的心理陰影,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他祖父曹騰,在政治身份和生理殘缺兩方面,都是士大夫群體極為憎惡鄙視的宦官。二是他生父曹嵩的來歷,又不明不白。三是他生父曹嵩,還花天價買官,行為很醜惡,為人臭顯擺。總之,曹操要是隻想吃喝玩樂,混一輩子算了,那就什麼心理陰影都沒有;要是他還想進入政壇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獲得士大夫群體的認同,那就不僅有陰影,而且陰影還很大。
不幸的是,曹操有心走的,正是後面那一條開創自己事業的路。但是,家庭出身自己無法選擇,已經打上這樣的恥辱烙印了,還有什麼辦法呢?
曹操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決定採取兩種辦法,來洗刷家庭出身的陰影,為自我創業掃除障礙。哪兩種辦法呢?
第一種辦法,是要採用特別吸引人們眼球的行動,向士大夫群體公開表態,表示自己向對方靠攏的堅定立場。出身我自己沒法掌控,道路卻可以自主選擇,我要堅決和你們站在一起,從而得到你們的認同。具體而言,是從士大夫群體當中,物色一位名聲最大,話語權也最大的領軍人物,去向他靠攏,零距離接觸,請他對自己做出評價。他選中的領軍人物是誰呢?就是許劭。
許劭,字子將,東漢豫州汝南郡平輿縣人氏,平輿在今河南省平輿縣。許劭特別善於評價賞鑑當時的人物,在士大夫群體中有很高的聲望,《後漢書》卷八十六《許劭傳》說當時“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天下的人說到透過評論人物來提拔後進之士,都把許劭、郭泰公認為權威。其實從政治上看,品評人物,乃是士大夫群體發展同類、排斥異己的一種特殊手段。現今曹操就是要利用這種特殊手段,反過來為自己服務。郭泰死的時候,曹操才十五歲,沒機會去靠攏。許劭只比曹操大五歲,運氣不好,就被二十多歲的曹操盯上了。
曹操靠攏許劭的情景,上面的《許劭傳》也有生動描繪:曹操說好話,獻厚禮,親近許劭,請他評價自己。許劭鄙視他,不肯做。曹操找了一個機會,強行進行脅迫,許劭只好給他一個“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語,曹操聽了“大悅而去”。在這裡,曹操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首先,他是一旦打定主意,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人;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