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賓客百餘人,人一奏刺;悉書其鄉邑、名氏,世所謂爵裡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談,不謬一人。”還有《三國志》卷十一《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記載,曹操北伐塞外烏丸之後凱旋途中,門口送進一塊社會名流的版謁,此人叫做邴原,曹操見了大喜,抓起鞋子一邊穿一邊跑出去迎接:“邴原先至,門下通謁。太祖大驚喜,攬履而起。”還有《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記載,劉備第一次當官當了一個分管全縣治安的縣尉。不料沒有當幾天,就碰上精簡機構,上級郡政府的督郵老爺來到縣裡,準備通知劉備下崗。劉備去向督郵大人求情,門口拒絕把他的版謁遞送進去通報:“先主求謁,不通。”劉備大怒,暴打督郵一頓之後棄官而去。
這些故事非常有趣,但是名刺、版謁的實物,卻長期無緣看到,實在遺憾之至。現今終於可以一飽眼福了,要知道在三國的風雲人物當中,名刺和版謁同時出土從而呈現在人間者,迄今還只有朱然朱大帥這獨一份,實在是極其珍貴!
這些名片的老祖宗,看起來有點土,但是蘊含的文化格調卻很高,在措辭上充分展現出咱們古人的高尚風範。什麼風範?也就是禮儀之邦的風範。現今流行的名片,特徵是突出自己:姓名用大字,放在正中,所有頭銜,這個總,那個董,這個局長,那個主任,全部羅列,不把對方雷倒不算完。但是你看人家朱然朱大帥的名片,格調完全不同。他的名片,特徵是尊重對方。用在一般場合的名刺,自己的官銜、爵位一律不寫,只有姓名和表字,而且“字義封”三個字還特別寫得小一點,那是非常之低調。為何這三個字寫得小?前面說了,古人在社交場合中,對自己要稱名,以示謙卑;對別人卻要稱字,以示尊重。寫出自己的字,是為了便於別人顯示禮貌;但是寫小一點,則是預先表示對別人的感謝,意思是您對我的尊敬,實在不敢當,實在承受不起。但是對於對方,既有“再拜”的敬語,接著又有“問起居”的問候語,那是非常之尊重。至於用在正式官場的版謁,雖然羅列了自己的職務和爵位,卻是用小字寫在右側的邊緣,而把向對方致敬拜謁的“謁”字,用大字放在上端的正中位置,下面還空出一大塊空白,表明這也屬於對方的範圍,自己不敢使用。其特徵也是充分尊重對方,而不是突出自己。堂堂孫吳軍界的頭號人物,皇帝孫權的陪讀發小,如此謙虛低調,如此尊重對方,這種禮儀風範,本身就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有一點相當重要,值得注意。只要仔細端詳就會發現,這十七枚名刺和名謁,其筆跡的書寫特徵完全相同,應當是出自一人之手。比照上面禰衡自己書寫名刺的事例,再考慮到朱然為人的謙虛低調和尊重對方,這些名刺和版謁上文字的書寫,極有可能是他親力親為。換句話說,這些文字,應當是朱然本人生前的親筆。如果真的是這樣,這筆遺產更是他朱大帥對後世的親手饋贈,就更是非常珍貴的鎮館之寶了。
在朱然墓中,出土數量最多的是漆器。這些漆器不僅製作工藝令人讚歎,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那麼這些漆器來自何方?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欣賞的精品呢?
三國時期,以成都為中心的蜀郡,是精品漆器的製造中心。漆器和絲錦,是蜀漢兩大拳頭外貿產品。朱然墓的漆器上就有“蜀郡作牢”字樣,可以確認為蜀郡的產品。前面說到,朱然曾經在江陵鎮守長達三十年。不僅在地理上接近蜀漢,而且在時間上,除了前面三年孫劉兩家處於交戰狀態之外,從第四年諸葛亮開始輔佐劉禪起,兩國就重新變成盟國,友好往來不斷。因此,朱然完全有充分的條件,得到來自蜀郡的漆器。
先欣賞一件漆盒的盒蓋。盒蓋呈橢圓形,長約十五厘米,寬約九厘米,高七厘米。隆起的頂部中央,鑲嵌一塊方形鐵片,鐵片的兩側和中央,橫刻三道細縫。這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