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方北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節,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方北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好書面折算出來的近似值。現在有了朱然本人給出的實物證據,準確數值從此可以確定為二十四厘米。沒有實物,劉備七尺五寸的身高,只相當於一米七二,那很平常,完全不值得在史書中寫上一筆;有了實物,劉備的身高一下子提高到了一米八零,在營養遠不及當今的三國時代,著實是引人注目的大個兒了!
筆者最近一次到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是在2012年的10月,筆者同時還考察了該市的採石磯名勝區。採石磯又名牛渚磯,就是孫策攻取江東時的登陸渡口。俯瞰長江,波濤東去;回首三國,浮想聯翩。想當年孫策揮兵數千在此渡江,打拼孫吳基業,才不過二十一虛歲,年輕得被人稱為“孫郎”。為何會“自古英雄出少年”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古人尚武,特別是在三國時代,從娃娃就抓起,朱然墓中出土的漆盤彩繪就是明證。尚武,不僅能夠強健體魄,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健精神。精神和體魄都強健的下一代,就是少年英雄的後備軍。難怪當時會出現名將輩出的閃亮圖景,因為有充足的後備軍啊!如果當今我們的中華民族,也擁有雄厚的少年英雄後備軍,再囂張的惡鄰也不敢小覷我們,對不對?看來尚武還是不尚武,能不能從娃娃就開始抓尚武,可以算得上關乎民族興衰的大事了。這正是:
尚武優良傳統在,發揚光大待何時?
關於朱然就講到這裡。下面要講孫吳主帥型名將的第五名,陸遜的兒子陸抗。
主帥型名將第五名——陸抗
他是全力支撐國家危難局面的棟樑,因為有他在,北面的強敵西晉不敢對孫吳動兵;因為他去世,幾年後孫吳就被西晉大軍滅亡;他四個兒子全都成器,老大和老二為國盡忠,犧牲在疆場,老三和老四則是西晉文壇的兄弟雙星,留名於青史……
將門虎子
本節要說的這位名將,他父親是孫吳中期的軍界首腦,本人則繼承父業,成為孫吳後期的傑出主帥;他是全力支撐國家危難局面的棟樑,在上游荊州鎮守整整十五年;因為有他在,北面的強敵西晉不敢對孫吳動兵;因為他去世,幾年後孫吳就被西晉大軍滅亡;他四個兒子全都成器,老大和老二為國盡忠,犧牲在疆場,老三和老四則是西晉文壇的兄弟雙星,留名青史。他,就是陸遜的兒子陸抗。陸抗究竟是怎麼從高門公子哥,成長為三國名將的呢?他是靠吃父親的老本,還是憑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呢?
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氏,是陸遜的次子。因為大哥陸延早死,所以赤烏八年(245)其父陸遜去世的時候,剛剛才滿二十歲的他,就成為家庭的頂樑柱,並且經受了一場突然的嚴峻考驗。考驗在哪裡?“三國探客”告訴你。
上一節講過,陸遜是在孫權的有意打擊之下,悲憤含冤而死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的。陸遜死後,陸抗護送父親的遺體,準備回下游江東的故鄉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安葬。途中經過京城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時,他顧全大局,特地去向皇帝孫權謝恩。孫權剛剛逼死了他的父親,他去向孫權謝什麼恩呢?原來,陸遜死的時候,他手下長期追隨的親兵,還有五千人馬。前面講過,孫吳實行了一種特殊的軍隊制度,後世學者稱為“領兵制”。領兵將領與他部下之間,具有強烈的依附關係:部下長期跟隨將領,部下的妻室兒女家屬長期隨軍駐防,子弟成年後也繼續在這支軍隊當兵。為了暫時安撫這支長期依附陸遜的部隊,防止出現動亂,孫權便任命陸抗為建武校尉,作為這支部隊的首領。陸抗去謝恩,就是謝這個職務的恩。
但是陸抗一到京城,就被孫權下令軟禁在規定的地方,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回答問題,而且不準與外界來往,等於是被雙規了。他才二十歲,此前沒有介入政治,也沒有違法亂紀,為何會遭到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